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一代宗师》何不改名《宫二传》

2013年01月30日 15: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刘宏伟

  单位每年都发放电影卡,如果能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书或值得一看的电影,这不应该算是一件坏事儿。可这种卡往往都规定必须在限定的日期内消费完毕,否则,过期作废。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在规定的日期内走进电影院,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影讯、海报里近乎抓阄似的挑选一部,刷掉电影卡里的余额。看电影,这件原本无比浪漫的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那么浪漫了。这不,上周末,我就被《一代宗师》抑郁了一把。

  选看这部影片的理由并非冲着演员阵容,也非梁朝伟、章子怡、王家卫的粉丝,仅仅因为“矮个儿里挑高个儿”,同期上映的影片里实在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影片,最后把赌注押在了“叶问”身上。入场时影厅的上座率还不错,不过刚看到一半就有人陆续离场,间或有鼾声响起。影片前面部分的节奏还能忍受,到了后半部分,则完全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从散场同行者的抱怨声不难看出,脑海中萦绕着无数“?”的人,还真不少。

  小沈阳扮演的小混混有啥用?

  宫二在火车上救一线天后俩人就不搭嘎了?

  赵本山扮演的宫家师兄还活着,六十四手何来失传之说?

  明明打着“叶问”的招牌,“宫二”咋成了主角呢?

  最后合影里特意给了几个镜头的小孩儿是暗指李小龙吗?为何没一句旁白或提示?

  一代宗师咋成了始乱终弃的婚外恋主角?

  看介绍明明是部武打片,看完却整不明白到底是啥片了。文艺片?爱情片?传记片?还是四不像?

  ……

  为解决脑海中无数的“?”,回家到网上一搜,同样郁闷的人还真不在少数。浏览王家卫接受的媒体采访报道后,通过他的详细解释,总算把电影情节连起来“看”明白了,一部需要配合导演的详细解说才能看明白的电影!有人定义该片“需要看两三遍以上才能进行讨论……只有通过反复观看,才能最终与他心领神会”。如果不能通过最直接的视听感受去感知艺术和武学大师的魅力,而要靠枯燥的解释说教和“反复观看”才能理解,电影的价值何在?!

  有人说王家卫这部电影是专门拍给文艺青年看的,普通青年看不懂很正常,甚至调侃“文艺青年醉了,普通青年睡了”。啥叫“文艺青年”?搜索引擎的好处之一,就是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掉一个人“不懂装懂”的尴尬。“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电影是文化艺术吗?在物价高企的年头花数十百来块钱购票看电影能叫不喜欢吗?何来文艺青年跟普通青年的区分?信息时代,稍有不慎,就会被裹缠在别有用心者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伪概念中,云山雾罩不明所以地人云亦云,一如《一代宗师》给我的感受。

  据说影片中开场的那场雨中对决,王家卫拍了超过三十天。宫二小姐与马三火车站的打斗,花了两个半月。整部影片耗时七年。因此有人称赞其“镜头美得令人目不暇接”“陶醉得不行了”。是见仁见智的差别?还是基于慢工出细活儿的主观臆断?从片方宣传报道中一味强调拍摄时间来看,恐怕后者的成分居多。

  慢工就一定能出细活儿?耗时长,并不等于出来的都是精品,也可能是在磨洋工,或者难产。再华丽的镜头,也难掩剧情凌乱一地鸡毛的散碎。再多涂脂抹粉似的解释,也无法替代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内无神髓,即便一个POSE摆拍上千年,也成不了化石,依然只是个花架子,按影片中的说法,既无“里子”,也不会有“面子”。挂“叶问”的“羊头”,照样卖不了“宫二”的“狗肉”。硬扯一块儿的结果,只能是“羊头”“狗肉”一块儿被糟践了。既然如此,何不干脆改名《宫二传》?

  “片中处处是文学化的味道……如果把《一代宗师》里的台词集合起来,那一定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能硬生生地把“一代宗师”拍成靠花拳绣腿讨生活的“江湖艺人”,还能照样赢得粉丝如此这般的顶礼膜拜,也不容易。但这些顶礼膜拜者忘记了最根本的一点:观众是到电影院看电影,不是到书店买书!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