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少年科普读物被指雷同:仅在“包装”上下功夫

2013年02月05日 14: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寒假来临,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到书店,选几本孩子喜欢的图书丰富假期生活。记者近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海淀图书大厦调查发现,少儿类图书中最受欢迎的是各种绘本和漫画,以及学校推荐的各种教辅图书。相比之下,青少年科普读物的书架前则稍显冷落。

  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小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家长曾购买过科普读物,其中40%买过经典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在选购科普读物上,20%是根据自己的经验,10%是根据同事推荐或网络排名,70%表示让孩子自己去选。被问到对于现有的科普读物是否满意时,一半家长表示买回去孩子还是挺喜欢看的,另一半投否定票的家长认为很多书内容大同小异,科学性和趣味性没有很好结合等;而对于买原创还是买进口,80%都表示买书前并未设定一定要买进口或原创,但一些进口图书从装帧插图到内容设计更吸引孩子。

  仅在“包装”上下功夫

  记者在西单图书大厦看到,仅以“少儿百科”命名的图书就摆满了整整六七个书架,然而能一眼吸引读者的却不多。“我小时候就看过《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现在还是这些。”家长刘女士说,“现在少儿科普看着很热闹,其实大多是雷同之作,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哪本,索性选自己看过的。”

  鲁先生陪10岁的孩子读完了《贝贝熊》、《神奇校车》等“洋科普”系列图书。他认为,“国外的科普书在内容上更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而且内容与形式、图与文的结合一看就经过精心策划,不像国内的很多书‘剪刀加胶水’地拼凑。”

  很多家长表示,现在国内一些少儿科普只是在“包装”上下功夫。据记者观察,对于这样没有实质内容的“画儿书”,大多数家长都是让孩子在书店里翻着玩儿,而不会买回去。

  对于引进版的科普书,鲁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国外很多少儿科普书质量本身没问题,但国内各种翻译版本没能统一,互相之间抄来抄去没有查证,会出现很多概念上的混乱,比如霸王龙其实就是暴龙,但两种说法都存在,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误区。科普书的翻译应该更严谨才对。”

  我们的科普书如同坚果

  “优秀的科普书就像浆果,饱满多汁有味道,孩子才愿意品尝。但现在很多少儿科普书就如同坚果,内容和形式都和现在的孩子有一定距离,很严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关制对记者说。

  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颜实认为,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肯定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该焕发出一种内在美,现在国内能孕育出这种内在美的土壤,显然还不够肥沃。

  面对国内原创科普读物发展的困境,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创作队伍的匮乏。“这种少,不单指人数少,而是真正潜心创作、不急功近利的作者比较少。”颜实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认为:“不能一刀切地认为我们缺乏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作者,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在很积极地进行创作,但还是苦于没有一个有效机制将这种创作转化成能够投入市场的作品。”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倾向于引进国外的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销量和口碑上有保障,而发掘、起用原创作者是要冒风险的。长远来看,这种选择会挫伤少儿科普作者的创作热情。

  靠几个作者是不行的

  “在国家图书馆少儿馆,最受欢迎的是动漫、绘本,其次就是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科普类图书,再次是小说和童话。”国图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说,科普类图书出版往往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团队行为,需要科学的设计,更要讲究方法,但目前国内对此并不重视。

  “从前期大量的研究到后期根据读者阅读的反馈来指导创作,少儿科普图书的创作需要整个产业链来支撑,目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产业的很多环节是空白,这就需要国家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吴岩对记者说。

  “科普出版社也在策划推广‘青少年科普分级阅读活动’,合理的分级对于少儿科普图书比一般的少儿读物更重要,比如是否与各年级的认识水平相匹配,能否成为某个阶段教学的有益补充,这些都是需要科研成果来指导的。国外的相关分级也是借鉴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而我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还需要一个过程。”颜实说。

  一方面,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我国在科普图书尤其是少儿科普图书出版方面跟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并没有减小,这种反差不得不令人深思。颜实表示,发展少儿科普仅靠几个作者、几家出版社是势单力薄的,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还是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行跨平台合作。记者 屈 菡 实习生 王子微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