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说莫言》收录80篇相关文章 解码莫言文学世界

2013年02月08日 07: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林建法主编的论文集《说莫言》,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当代作家评论》杂志1985—2012年发表的80多篇莫言相关文章,包括莫言在该刊首发的十数篇创作谈以及刘再复、陈思和、王安忆等知名作家批评家的60多篇重要评论文章。这是30年来莫言研究重要成果的集中展示,是莫言文学创作轨迹的权威跟踪、解读与诠释。

  该书由“莫言说”与“说莫言”两部分构成。“莫言说”是莫言的创作谈及谈话录。莫言1993年在《当代作家评论》上首次发表了他关于故乡与其创作之间密切联系的创作谈《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走上创作道路,故乡在其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解读莫言创作心理生成的一篇重要文章。莫言的创作起步于故乡的生活,也受到了来自外域作家的影响,1992年他在《说说福克纳这个老头儿》一文中谈起了他对于福克纳这位世界优秀作家的理解及其对自身创作的影响。此后,莫言还撰文提到《苦菜花》、《红日》、《红旗谱》等红色经典对自己创作《红高粱》的深刻影响。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对话《文学应该给人光明》、《中日作家鼎谈》则透露出,莫言是位善于在融通中提高自己、放眼世界的作家。

  从《透明的红萝卜》受到评论界广泛关注以来,《当代作家评论》就注重对莫言的跟踪研究,并在他重要作品相继问世之时,刊发国内外知名作家、批评家的研究文章。批评家张清华,在1993年时就曾断言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文体意识和文体价值的作家之一。2006年,时任鲁迅博物馆馆长的孙郁主持召开了“莫言作品学术研讨会”,他撰文提出:“随着《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的问世,中土世界狂欢的场景终于从域外叙述的桎梏里解放出来。那里已远远摆脱了马尔克斯的怪影,是土生土长的汉文明里的魔幻。”作家王安忆在《喧哗与骚动》中谈道:“莫言有一种能力,就是非常有效地将现实生活转化为非现实生活,没有比他的小说里的现实生活更不现实的了。他明明是在说这一件事情,结果却说成那一件事情。仿佛他看世界的眼睛有一种曲光的功能,景物一旦进入视野,顿时就改了面目。并不是说与原来完全不一样,甚至很一样,可就是成了另一个世界。” 同为写作者,王安忆的感悟不可谓不独到。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争议,陈思和发表了两篇长达3万多字的评论文章,着力阐述了莫言创作的“民间性”特点及叙事结构等重要问题,在评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作为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世界性奖项的作家,莫言是怎样为世界其他民族读者所理解与接受的?书中收入了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美国批评家史景迁、白礼博,英国批评家杜迈可,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的莫言研究论文,从异域研究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呈现了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理论话语下对莫言作品的评介。

  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成绩卓著并具有丰沛创作能力的作家,莫言文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还有待加强。《说莫言》一书旨在集几十年莫言评论之精粹,探寻莫言获奖的深层奥义,为今后的莫言研究提供一份参考与借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