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图书势力榜回顾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2013年02月16日 09:5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莫言在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礼上。

贾平凹在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礼上。

格非参加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礼。

王跃文在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礼上。

张鸣参加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颁奖礼。

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非文学类十大好书获奖者梁鸿。

题解

《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 海南出版社 2004年2月

《光荣与梦想》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强烈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传递思想,书写生命,用想象的瑰奇和理性的思考来参透人类的命运,源自写作者的情感和力量,亦是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刊首语

1895年11月27日,一个名叫诺贝尔的瑞典人,用他毕生发明创造的全部积蓄,为世人搭造了一座通往光荣与梦想的阶梯。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该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言语简单,却透彻心扉。结束后,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1分钟。

这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幕经典。

早在2011年,南国广州,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颁奖典礼上,莫言就曾风趣地表示,不管作品是“大众”还是“小众”,都应该受到尊重。

这成为中国图书势力榜的一幕经典。

在第4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拉开帷幕之际,让我们借两部不朽的经典来向勤耘不辍的写作者以及他们身后默默付出的出版人致敬――感谢写作者们传递思想、书写命运;感谢出版人在变幻莫测的图书市场乘风破浪、运筹帷幄,将文字变为书籍,使我们得以品读经典,保持阅读的力量。

此刻,让我们重温中国图书势力榜那些经典画面,在这个“喧嚣与骚动”的年代里,永葆内心的“光荣与梦想”。

策划:孙珺 采写及图记者吴红林

阅读就是力量

莫言:一个关于光荣与梦想的故事

从山东高密的高粱地出发,数十年来,莫言一直认真地讲着故事,他笔下的故事,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王国;他生活中的故事,剪辑出戏剧般的精彩。

2010年1月,首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将年度文学类十本好书之一颁给了莫言的小说《蛙》;2011年,《蛙》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当我们取消快进的讲故事模式,回到当年,站在首届图书势力榜的领奖台上,莫言风趣而坦诚。很多纯文学作家喜欢说从来不在乎市场,他却直言这种说法“不真诚,不是实话”。他说,作家写作,就是想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传达给读者,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看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图书势力榜既强调品质又强调市场的评选标准,尤其值得肯定。

再讲一个走红的故事。当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后搬上大银幕,张艺谋和巩俐红遍世界,面对影视的荣光,影片背后的莫言,站在了光荣的边缘。多年后,当他与郭敬明同在广州签售时,他仍然是“小众”作家,但他淡然地表示:“大众、小众都是‘众’,只要是‘众’就应该受到尊重,谁都不应该勉强谁”。如今,诺奖风暴来袭,他那些“小众”的小说几乎占据了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几位。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所有的奖项都是一时的光荣,讲更好的故事才是他永远的梦想。

贾平凹:创作是抵抗衰老的力量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量级大作家,贾平凹拿奖几乎拿到手软。当他凭借《古炉》登上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领奖台,他的心情却超出许多人的预料:“我以前获奖作品大多是专家评选的,比较少有这种读者投票和市场导向也各占一半的模式,我觉得应该鼓励,值得推广。”

对于我们活动的口号“有力量的阅读”,他颇为认同:“这个力量有多重意思,一个是文化阅读的力量,一是市场推手的力量,一是市场口碑的力量,让这些力量一起来推动中国的图书市场”。而聊起畅销书籍和新的阅读现象,贾平凹说他喜欢去书店,在他看来,买书和吃饭一样,要每个饭馆都进去逛一下,才知道好吃不好吃。

沿着《秦腔》、《古炉》对于历史现实的关注,贾平凹在他最新的小说《带灯》中,开始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以非常近距离的写作关注基层信访。如果对他来说,创作是抵抗衰老的力量,那么,或许中国图书势力榜所带来的光荣——并非只有专家评委,还有市场导向和读者投票的力量,使得他的创作,人性越来越鲜活真实,正在逼近以作品关怀当下现实的梦想。

格非:用写作与时代对话

如果说写一部重量级长篇三部曲是一个作家的梦想,那么,所有的奖项都是他应得的光荣。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领奖台上,格非带着他“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春尽江南》来了,书卷气的沉静感,是他的独特的气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格非就开始酝酿构思他的“江南三部曲”。当小说穿过历史河流,作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春尽江南》以一对中年夫妇的婚姻生活为线索,但它的聚焦点却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现实。

虽然被誉为“先锋文学三驾马车”之一,但说起阅读市场现状时,格非却显得有些悲观。他认为,今天的读书热潮,实际上是一种外在力量的强制性引导,并不是读者对读物的主动寻求。对于开卷有益这个观点,格非不以为然,他认为如果读到的都是“坏书”那还不如不读书,“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并没有读什么书,但是他们照样在交流,他们有他们的民间故事,口口相传的典故,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和传递”。

王跃文:两个“非常高兴”

《国画》成名十年之后,王跃文凭借《苍黄》登上了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领奖台。他的获奖感言充满了被认同的喜悦,他说: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活动,因为中国终于有了一个既着眼于“畅销”,又要求“高品质”的奖项;非常高兴能得到这个奖,因为,它让我对自己的创作更加有信心。

从《国画》到《苍黄》,王跃文的小说,也开始从对官场的揭露批判,走向了更多的对人性的深入刻画和描写。如果说《苍黄》是一部官场小说,我们却在这个官场中看到了更多的人性。如果说看着《苍黄》中的官场,会令人满背冷汗的话,那么看着《苍黄》中的人性,同时也会令人不由自主地反躬自省。在签售活动中,当被问到“你最怕什么?”时,王跃文说:“我最怕人失去人性和良知。”

王跃文自嘲,自己是个边缘人,在文坛人眼中,他是官场人;而在官场人眼中,他是作家。作为官场小说这种类型文学的作家,王跃文自认是一个写实的小说家,作品获奖和畅销是一种光荣,而梦想,则隐藏在小说文字的背后。他说:文学无论是写身边的生活也好,写现实也好,都不能缺少梦想。哪怕是纯粹的揭露和批判,他也一定有一种梦想,他一定会明白什么是好的,才会对不好的有愤怒、有不满。他的批判和揭露,其实也是为了理想而做的一种努力。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梦想的纠缠,王跃文把写作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一定要写东西,不写不行。我如果一段时间不写作,就会焦虑,会睡不着觉。”

张鸣:历史莫乱加“调料”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历史写得好看难,把真相写得好看更难。很自然地,因为有好看的历史真相,《辛亥:摇晃的中国》赢得了口碑,张鸣也因此登上了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领奖台。“历史类书籍应该观照现实,不能加入阴谋论等对文明不利的‘调料’”,张鸣如是说。

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中,张鸣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百年激荡,回望辛亥。大革命,过场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都督的样儿,党人的棒儿,名士的案儿,侠客的范儿,八旗的枪儿,新军的弹儿,帮会的堂儿,暗杀团的胆儿……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发挥得好与孬,都在改变着历史。在张鸣看来,写历史类的书,一方面要有研究,另一方面,必须要有读者,“这本书就是我读史料的心得,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在书中加些注释,会更好”。

对于一个历史学者来说,发现历史是他的梦想,而传播历史是他的光荣。发现历史的过程,是学术研究的过程;传播历史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写作。在张鸣看来,埋怨人们不读书没用,你得给他们适合读的东西,写作也要讲究技巧。他说,语录体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从儒家经典《论语》开始,到后来佛教传入后的禅宗语录,再到后来的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明代王阳明的《大学问》等,基本上都是微表达。所以,他喜欢运用短句,也擅长用短句,“短比较好,适合中国人的思维,跳跃性大一点,有刺激性。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时间都比较紧凑”。

梁鸿:最普遍的乡愁

城市化、现代化一路高歌猛进,乡村,一度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当梁鸿凭借《中国在梁庄》走上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领奖台,当乡愁恣意释放,她心怀感动:“看到最终入榜的书籍名单,可以看出广州日报对待公众阅读的严肃态度和推动健康、深度的社会关怀的那种热忱。”

《中国在梁庄》,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在梁鸿看来,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们感到中国大部分人都有阅读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几乎打动了所有从农村走出、在城市生根的人们。作品以实地的走访调查,展现了中国广大农村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转型之痛,绝大多数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自己故乡的模样。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将离开农村向城市迁徙,但人们心灵深处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割舍作为故乡的乡村。

如果说《中国在梁庄》的获奖和畅销是梁鸿作为写作者的光荣,那么,如何化解我们心中的乡愁,才是她真实的梦想。

看点

《蛙》

“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莫言以独特的雄健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古炉》

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不可回避的历史。贾平凹讲述了一个名叫古炉的村里发生的文革故事,在“政治”虚幻又具体的利益中,宁静的村落演变成一个充满了猜忌、对抗的人文精神的废墟……

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巨流河》

这不是一本小说,却像小说般精彩;这不是一部史书,却像史书般真实。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它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是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

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春尽江南》

“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格非用犀利的文笔,聚焦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现实。小说通过描写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20年的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了个体在剧变的时代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切中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史蒂夫·乔布斯传》

乔布斯唯一授权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曾为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等名人著传。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两年里, 艾萨克森与乔布斯面对面倾谈40多次,采访了与乔布斯有关的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竞争对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密乔布斯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

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非文学类十大好书。

《苍黄》

有着“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之称的王跃文,“我把十年的观察和思考,凝结成这部长篇小说”。小说真实反映了中国基层官场的社会生态,写出了人性、良知、道德、法律等在严酷现实面前的挣扎、躲避或抗争,渗透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凌厉的批判锋芒。

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