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宋庆龄穿旗袍紧跟时尚 选素雅款式偏爱深暗色调

2013年03月07日 13:06 来源:大连日报 参与互动(0)

  《馆藏宋庆龄服饰展》现场。

  1

  2

  3

  宋庆龄“家”中的服饰展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20周年,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推出了《优雅·时尚——馆藏宋庆龄服饰展》,集中展示了30余件宋庆龄的服饰,多数为首次展出。1月28日开展至今已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展览让人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宋庆龄:原来,宋庆龄也很时尚。

  如果说,从宋庆龄对旗袍的钟爱可以看到她对海派传统的认同,那么,宋庆龄对上海寓所的眷恋则说明了故乡上海在她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报独家策划特约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傅强解读宋庆龄服饰展与故居背后的故事。

  上海特约撰稿傅强

  宋庆龄给人的第一印象:素雅旗袍与中国式发髻

  一袭素雅的旗袍,传统的中国式发髻,这是宋庆龄留给大多数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这样写道:“她身穿色调柔和剪裁合身的旗袍,打扮得很是整洁,乌黑发亮的头发往后梳,在脑后挽成一个髻,秀美的脸庞宛如浮雕像。”另一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则写道:“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是我在世界任何地方认识的最温柔、最高雅的人。她身材纤细,穿着洁净的旗袍,善良而且端庄。”

  钟爱旗袍的宋庆龄:紧跟时尚步伐 保留自己特点

  旗袍源自满族女性传统服装,辛亥革命后成为女性礼服之一。宋庆龄非常钟爱旗袍,翻阅宋庆龄的影集,我们会发现,从1925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宋庆龄身上的旗袍一直紧跟着时尚的步伐。从上世纪20年代平直宽大的传统旗袍到30年代的“改良旗袍”,从最初的“倒大袖”到后来最为流行的“扫地旗袍”,我们都可以在宋庆龄拍摄于各个年代的照片中一一找到对应。

  不过,宋庆龄的旗袍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虽然在剪裁样式上总体与当时流行的款式相一致,但是她总会选择相对素雅的款式,且偏爱深暗的色调。上世纪30年代,社会上流行的旗袍款式开衩越来越高,但宋庆龄却始终穿着低开衩的款式,最高也不过膝盖。至于后来出现的无领、无袖旗袍,宋庆龄更没有盲目跟风,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穿衣风格,这既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也与她个人的审美情趣有关。

  一生钟爱旗袍的宋庆龄,始终维持着一种端庄优雅的风格。旗袍穿在她的身上,更多地显出一种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的气质。

  展出七件 宋庆龄穿过的旗袍:偏爱香云纱质地旗袍

  《馆藏宋庆龄服饰展》共展出七件宋庆龄曾穿过的旗袍,这些旗袍都是手工缝制的,选料和做工极为精良,材质有亚麻、丝绸、薄呢、厚呢等多种,其中宋庆龄最为偏爱的是香云纱质地的旗袍。

  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一种用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含矿物质的河涌塘泥覆盖,经过太阳暴晒加工而成的纱绸制品。香云纱制作工艺独特,其优点在于质地轻薄,夏日穿着爽滑不沾皮肤,据说还对皮肤有一定保健作用。宋庆龄一直为严重的皮肤病所困扰,偏爱香云纱这种材质可能也与她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在宋庆龄看来,旗袍不仅是一种流行的女装,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她曾将一件旗袍作为礼物送给帮助中国募捐的外国友人,并告诉她:“在为中国人募捐的时候,希望你穿着中国的衣服。”新中国成立以后,旗袍被视为旧时代的产物,宋庆龄也减少了穿着旗袍的频率,即便如此,在她看来,旗袍仍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礼服,所以在很多外交场合,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宋庆龄身着旗袍的身影。

  5月推出 《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展览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宋庆龄上海寓所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1988年5月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这里不仅是国内最重要的宋庆龄纪念地之一,也是国内保有宋庆龄文物最多的单位之一。纪念馆于1997年建造了宋庆龄文物馆,从馆藏的万余件宋庆龄文物中精选了百余件进行集中展示。2008年,又对宋庆龄文物馆进行了改版,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数十件新发现和新考证的文物。

  此外,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每年都会推出各种主题的临时展览,让人们从不同视角走近宋庆龄、了解宋庆龄。2010年至今先后推出了《宋庆龄寓所国务活动文物展》、《遗爱长留——隋永清藏宋庆龄文物展》、《宋庆龄藏木刻版画展》等展览。

  2013年是宋庆龄诞辰120周年,除了《馆藏宋庆龄服饰展》,纪念馆还计划在5月推出《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展览,届时,一批记录了宋庆龄与廖家三代人真挚友谊的珍贵文物将在宋庆龄珍爱的“家”中与世人见面。傅强

  上海淮海中路

  1843号

  上海特约撰稿傅强

  1949年春 宋庆龄正式迁居于此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暂居在靖江路45号(今桃江路45号)。1949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手谕,国民政府行政院电令中央信托局派员与宋庆龄接洽,建议宋庆龄从几处没收的敌伪产业中挑选一处作为住宅,宋庆龄最后选定了位于林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的一座宅院。不久,中央信托局为宋庆龄办理了产权手续。1949年春,宋庆龄正式迁居于此,从此这里便成为宋庆龄自己的家。

  宋庆龄的上海寓所是一座宁静雅致的欧式庭院,占地4800多平方米,数十株高大的香樟树环绕四周。主楼为砖木混凝土结构,上下两层共有八个房间,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为大草坪,后为小花园。

  宴请金日成时 宋庆龄亲自改菜单

  从1949年到1965年的16年间,这里不仅是宋庆龄温馨可爱的家,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宋庆龄先后迎来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了伏罗希洛夫、金日成、苏加诺、西哈努克等各国元首。许多重要的外事活动,宋庆龄都会选择在这里进行。

  直至今日,宋庆龄故居仍收藏着不少当年宋庆龄在这里接收的国务礼品。在宋庆龄文物馆里,展示着一份宋庆龄1958年12月5日在上海寓所宴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时的宴客菜单。这位热情的女主人曾细心审阅过这份菜单,还将其中的两个菜改成了更合朝鲜客人胃口的“油炸虾”和“广东烧鸭”。

  去北京是“上班” 到上海是“回家”

  1965年9月起,由于种种原因,宋庆龄开始长时间居住在北京官邸,但她对上海的住所依然非常眷恋,只要条件允许或者逢年过节,她必定会回来居住一段时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常常会提到“我可爱的家”,她念念不忘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小花园,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香樟古树。

  1980年,宋庆龄告诉挚友沈粹缜,希望在大会(五届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能够退休回家,她觉得“一个人独占两个住宅实在不好”,“浪费国家很多钱”。然而,天不遂人愿,宋庆龄在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为了方便治疗,宋庆龄“回家”的计划不得不再次被搁置了。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与世长辞,她回家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按照她的遗愿,宋庆龄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这位20世纪的伟大女性最终长眠在自己牵挂的故乡。

  1.上海宋庆龄故居主楼。

  2.上海宋庆龄故居客厅。

  3.1963年,宋庆龄在上海淮海中路寓所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

  ■延伸阅读·

  宋庆龄其他旧居

  武汉·宋庆龄汉口旧居

  位于武汉外滩——汉口沿江大道162号。始建于1896年,原为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后为国民政府财政部。1926年,国民党决定迁都武汉。宋庆龄等为筹备建都事宜于1926年12月10日先期到达武汉,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约八个月。

  1927年,作为国民党中执委的宋庆龄,在这间旧居里发表了“讨蒋通电”和“七·一四”声明。

  现已对公众开放。

  重庆·宋庆龄旧居

  位于重庆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是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宋庆龄从被日军轰炸的香港脱险,来到重庆,暂住在大姐宋蔼龄家。1942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住进了两路口新村3号(现新村5号)一德式居民楼,开始抗战救援工作。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继续战后重建的救济工作。

  1992年,这里改建为宋庆龄旧居陈列馆,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次年4月正式向游客开放。

  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

  坐落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沿46号,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196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在原来主体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5年9月起,宋庆龄长时间居住于此,直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

  1982年5月29日,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2009年5月31日,修葺一新的故居及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对公众开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