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李洱:欧洲文学影响了汉语叙事传统

2013年03月18日 14:03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作家李洱。 (资料图片)

和中国读者熟悉的那些欧洲文学名著相比,当代欧洲小说的风格是否已经改变?又是怎样影响着中国文学写作?记者专访了国内著名作家李洱。

李洱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2007年4月,《石榴树上结樱桃》由德国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DTV出版社出版,销量上万本。采访中,李洱从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角度分享了对欧洲文学的认识,他表示,汉语文学虽然同样是小语种文学,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

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文化广场》:欧洲文学是一个挺大的概念,在整体风貌上有什么特点?您觉得当代欧洲作家的写作状态有什么不同?

李洱:“欧洲”作为一个形容词,它超越了地理上的欧洲,甚至延伸到了美国,而且有40多个国家,很难说清楚欧洲文学的具体状况。但我知道一点,欧洲重要的新作品,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语种的小说,很快就可以翻译到中国,因此每个人对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我也接触过一些欧洲的重要作家,比如德国的马丁·瓦尔泽、英国的大卫·米切尔,还有一些诗人,我与他们有过一些对话和交流。我能够直观地感到,他们依然保持着探索的激情。

《文化广场》:这次编选的《最佳欧洲小说》反映出了欧洲文学的哪些面貌?有哪些是国内所忽视的?

李洱:我非常喜欢这个选本,推荐给了很多朋友。你会发现,这些作品仍然有很强的实验性,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小说是最有包容性的文体,短篇小说又是最有实验性的文体,这些作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我们通常对欧洲小说的理解,是他们以理性见长,内涵较为沉重,但这些小说大都在保持着实验性的同时,写得轻松、幽默甚至有些怪戾,戏谑性很强。他们的实验性,带有很强的互文特征,你能够从中看到经典的影子。

有些国家的小说,我是第一次看到,我特别喜欢也尊重选编者对东欧作家的重视。当年鲁迅就非常重视东欧的艺术,因为历史原因,现在他们的作品我们读起来更为亲切。在中国人看来,选本中有很多作品属于幻想性的作品,又实验,又写实,又幻想,把这三者结合起来,还真是不容易。

欧洲文学以知性见长

《文化广场》:欧洲小说以及欧洲作家的普遍风格是怎样的?

李洱:我自己认为,文学大致有两个传统,根据作家的思考方式,可以划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我感觉整个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以来,福楼拜、波德莱尔以来,成就特别大的作家,基本上都可以归为知性的作家。

作家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作家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我们不能要求加缪写出马尔克斯的小说,也不能要求莫言写出萨特的小说,就像不能要求托尔斯泰写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至少法国、德国的小说,有很多是以知性见长的。这跟作家的文化传统、受教育的程度、个性气质有关。你只要把欧洲的小说与拉美的小说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会发现欧洲的小说大多属于知性小说。当然,这只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文化广场》:欧洲文学与我们熟悉的美国文学有什么不同?

李洱:相比较而言,美国作家更关注现实,作品的现实感更强,美国当代作家处理现实的方法,是令人赞叹的。我个人认为,美国小说一直具有一种令人惊叹的活力,它的批判性也永远是非常尖锐的。相比而言,欧洲的小说更有历史感。

深刻影响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化广场》:长期以来,欧洲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哪些影响?

李洱:中国新时期文学,受到了欧美现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谁都无法怀疑。欧洲文学极大地影响或者刺激了我们的汉语叙事的传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作家可能更多地学习了他们的技巧,但后来我们注意到了他们的技巧与他们的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小说应该如何应对传统和现实。欧洲小说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小说的复杂性。

多说一句,我知道现在有不少批评家在强调小说的本土性,这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本土性不但不意味着保护,反而意味着开放。本土性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共生关系。

《文化广场》: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欧洲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

李洱: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汉语文学肯定是小语种文学。就文学传统而言,欧洲文学传统保持着它的延续性,它有很强的互文性。但我们的传统却是断裂的,“五四”的时候断裂过一次,1949年的时候又断裂过一次,八十年代又断裂过一次。我们一直在推倒重来。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重建一个传统。就小说而言,我们实际上是拿最近三十年与人家来比。

汉语文学逐渐受国际重视

《文化广场》:莫言获得诺奖带动了中文小说的翻译和海外出版,这是否会引起欧洲文学界对中国文学更广泛更持久的关注?

李洱:按道理讲,好像是这样。但文学与别的文化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人们往往把一部作品的成功,首先看成是一个人的成功。土耳其的帕慕克肯定是个一流小说家,但他获奖之后,我们对土耳其别的作家的关注度,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文化广场》:欧洲文学里有很大一部分小语种作品,而中国作品在世界文学里也算是小语种作品,如何使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国际,我们能否从欧洲文学的推广中得到什么指教?您的作品在欧洲也非常受欢迎,是否有什么经验?

李洱:汉语小说,肯定是小语种的小说。但随着汉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汉语文学,这也是一个事实。欧洲的主要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一直在动用各种资源向外推销他们的作品,也来中国推销他们的作品。我本人就应邀与他们的作家做过多次对话。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是这样。推销作品,其实就是推广自己的价值观,推广自己的文化。最近几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并且逐渐在加大投入。但这种事情,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指望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别急,慢慢来,持之以恒,终有成效。记者 谢晨星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