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萧红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曾差点被卖到妓院

2013年03月20日 15:3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萧红及其著作

  萧红像。“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近日上映的电影《萧红》,被指“只见八卦不见萧红”,八卦情事远远盖过萧红的文学成就。事实上,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不可复制的天才女作家。

  与在影视中为大家熟悉的张爱玲相比,萧红的寿命只有张爱玲的一半,但才华和文学成就,却毫不逊色于张爱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萧红诞生85周年时,称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

  1942年11月20日,“雨巷诗人”戴望舒来到秋风瑟瑟的香港浅水湾,拜祭了一位女子的坟冢,写下了短短的诗句: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枕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这首语淡情浓的悼亡诗叫《萧红墓畔口占》,坟中埋葬的是女作家萧红。

  萧红原名张迺莹,1911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幼年丧母,曾在哈尔滨就读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了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中学毕业,为逃婚离家出走,与男友王恩甲在旅馆同居,因钱财不足,王恩甲将怀孕中的萧红抛弃。

  萧红被困在旅馆里,没有钱缴付食宿费,旅馆老板要把她卖到妓院。她只好给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写信求救,这样,萧红遇到当时任报社编辑的、她生命中重要的男人萧军。文学志趣相投的他们相爱并同居了,之后,萧红又遇上文学道路上的贵人鲁迅,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她在23岁时,完成她的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鲁迅评说这部小说:以女性细致的观察、越轨的笔致,生动地写出了几个农妇血淋淋的悲惨命运。

  后来,她写下蜚声文坛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以及自传性抒情散文集《商市街》、长篇组诗《砂粒》等。

  在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被称为“文学洛神”。鲁迅说,将来取代丁玲成为女作家中佼佼者的必定是萧红。

  与萧红同列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享年74岁,萧红的寿命不及她的一半,但她的才华和文学成就,一点也不输给张爱玲。

  萧红的《呼兰河传》,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出版后在文坛上引起轰动和强烈的反响。她以童稚化朴素率直的视角,女性特有的凄婉细腻笔调,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通过追忆故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展示她童年时代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再现东北农村的落后、愚昧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性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呼兰河传》也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衔接、承续和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这部小说虽然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无完整故事情节,但回肠荡气、韵味深长。

  鲁迅赞扬她写出了“东北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茅盾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今天我们若是重读这部小说,也会惊讶地发现,萧红是一位站在众多文人前端的天才作家,她的文字並不是上世纪初的文体,而差不多是近于当代文学的幽默、讽刺和抒怀,她描写的不单纯是家乡东北农村的黑暗和愚昧,更是对中国旧风俗、旧习惯的无情鞭挞。

  萧红是一位生在上世纪初,但怀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观念的前卫女作家,她的成就不单纯在于她的艺术才华和写作技巧,还源于她短促生命的凄美个性。

  萧红与中国女性具有相似的不幸宿命,就是婚姻招致她人生的跌宕,甚至脱胎换骨的变数。当奄奄一息的萧红在阴暗的小旅馆里被萧军救出,两人同居了六年,后来因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分手。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结婚后两年,他们到了香港。其时,日本正疯狂燃烧侵华战火,在日军占领香港的第三天,萧红因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她因庸医误诊错动手术,不能饮食,身体衰弱。她要来纸笔,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一周之后,1942年1月22日,这个凄凉的冬日,一代才女萧红逝去。身边一直照看她的作家骆宾基回忆说,萧红在死前曾经热切地盼望道:如果萧军在重庆,我给他拍电报,他还会像当年在哈尔滨那样来救我吧……

  曾经爱她的两个男人——萧军和端木蕻良都获长寿,他们活到了新中国,活到了“文革”之后,但是却都活在萧红的阴影里。从东北的呼兰河到香港浅水湾,是萧红一生走过的路,是一个天才女作家漂泊的航迹。

  她让中国北方一条平淡无奇的河流不再平凡,她生命终结的陌生之地让世人无限追思怀想。同是民国才女,张爱玲其人其事其书,被拍了太多的影视,而萧红及她的作品,应该拍一部更为精彩的电影,向世人讲述她完整而真实的故事。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