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辈子积蓄换回“乾隆梅瓶” 临终前才知是仿品

2013年03月21日 11:06 来源:楚天金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海冰)拿出全部积蓄10万元并卖掉一头耕牛,换来了一个“乾隆青花梅瓶”,并一直小心收藏,临终前才交给儿子嘱咐他好好保管,未料,儿子小张拿给武汉的专家鉴定后被明确告知,“稍有些专业知识的人,就能看出这是个新仿品。”

  昨日,武昌徐东的鉴定专家熊胜华指着一张梅瓶照片告诉记者,前不久,小张夫妇从孝感来武汉,随身带着父亲传给他们的瓷瓶,声称父亲曾告诉他们“这是乾隆年间的宝贝”。

  但经鉴定,熊胜华发现:瓷瓶底足人工打磨痕迹明显,“未跟桌面接触的侧面也磨得很光滑,反倒弄巧成拙”。其次,梅瓶无老化包浆,釉面有人为开片做旧的痕迹,综合判断,这是典型的新仿品。

  小张夫妇听后大失所望,他回忆称,卖假货的古玩贩子肯定早有预谋。原来,他父亲在世时,受当下收藏热影响,想收点好东西传给后代,几年前,一个古玩贩子经人介绍认识他父亲后,先开始送了几样东西给他父亲,彼此熟络后,贩子开始推销梅瓶,在其忽悠下,父亲“中招”并付出了沉重代价。

  “交易的时候,我不在场,交易完后,贩子再也没出现过,连他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只能吃哑巴亏了!”小张气愤地说。对此,熊胜华呼吁道,眼下,古玩行当没打假一说,捡了漏自然高兴,但更多看走眼的人蒙受了惨重损失,这其实并不利于古玩行业的健康发展,他提醒,尤其是买金额较大的古玩,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