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毛泽东曾向胡适请教新思潮 未能将其留在大陆

2013年03月31日 12:17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1936年,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访问毛泽东时,毛泽东就向斯诺直言:“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新青年》这个杂志了。我非常敬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生于1891年,比毛泽东大两岁。1917年9月,当毛泽东还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时,胡适就从美国留学回国,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特别是他在《新青年》上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如响彻阴霾的春雷,使众多青年学子的心情为之一振,毛泽东也是其中一个。

  毛泽东从湖南师范毕业后,经过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章士钊的介绍,在北大图书馆当了一名管理员。胡适是留美学生,是新派教授,他讲授的《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后来他经常在北大第一院的第一大教室上课。勤奋好学的毛泽东,也经常旁听胡适的讲课,成了胡适的一名旁听生。后来,经北大教授杨昌济(毛泽东后来的岳父)的介绍,毛泽东还专门拜访过胡适,向他请教并讨论新文化新思潮等问题。

  还在湖南长沙的时候,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成立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会员中一些怀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积极组织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活动。毛泽东为此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但到了临行之前,他却决定自己不去法国了。

  一年之后,即1920年3月14日,他给老师周世钊的信中提到这件事,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有些人只是一种‘谜’。”他特别说明,“我曾以此事问过胡适和黎邵西(胡适的朋友)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看来,毛泽东愿意留在国内研究中国自己的事,也得到胡适的肯定和支持。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回到湖南,从事国内问题的研究与革命活动。当时,在胡适主编的《每周评论》上,展开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毛泽东虽然没有参加这场论战,但他在长沙组织了一个“问题研究会”,亲自为之拟定章程,并提出首批亟待研究的几十个要研究的“问题”。其中包括十分具体的如“女子交际问题”“中等教育问题”“贞操问题”“国语问题”“杜威教育问题如何实施问题”等等,大都是胡适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这年七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刊物,从第二期起,连续登载了他写的《民众的大联合》长文。此前,毛泽东离开北京时,曾专程拜访过胡适,“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胡适确曾关注过湖南的情况,当他看到这个《湘江评论》刊物与毛泽东的文章,及时给予推荐与评介。

  《胡适日记》载,1920年元月15日,“毛泽东来谈湖南事”。谈什么事呢?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曾经谈及,原来他想在长沙筹办一个“工读互助团”,就办学的宗旨与初步计划等问题特向胡适求教,他说“自修大学”的名字还是胡适起的。

  4月,毛泽东在湖南参与领导的“驱张”运动取得胜利,他立即给胡适写一明信片,报告湖南的大好形势。信中说:“我前天返湘。湘自张(指湖南督军张敬尧)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由此可见,胡适对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对胡适的敬重。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信仰马列主义的革命家毛泽东与坚持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胡适,由于“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仅失去了早年的友情,而且逐渐走上了相互敌对的地步。

  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胡适,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他认定国民党为正统,但又反对一党专制和独裁,从不愿参加政府,保持个人独立与言论的自由。抗战胜利后,就如何争取国家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远在美国的胡适,曾与董必武做过长谈,他规劝共产党作为国内第二大党参加选举。1946年7月,国民参政会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傅斯年、章伯均等访问延安,毛泽东特别通过傅斯年向胡适问好。这时书生气十足的胡适,就因润之先生“感念旧好,不胜驰念”,按照与董必武谈话的基调,拟了一份长约三百余字的电报,于8月24日从纽约发给毛泽东,对于胡适一厢情愿的规劝电报,毛泽东理所当然不予理睬。

  几年后,中共依靠武装的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但对在学界影响很大的胡适,毛泽东还是想拉他一把。据季羡林说,一个胡适的学生(地下党员)曾对胡适说,延安方面传来消息,请您留下,继续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长。但1949年4月,胡适离开大陆,又一次去了美国。

  (苏育生)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