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阿房宫的文化讽喻与现实尴尬

2013年04月02日 10:26 来源:重庆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曾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阿房宫景区的“短命”令人唏嘘。

  不管拆与建,无论是为了旅游营收还是基于遗址保护,成本经济是必须恪守的原则,问计于民是决策天平上不可或缺的砝码。不经济,民不平,仿造阿房宫的倒掉,就充满了尴尬意味,难免让人联想到那穿越千年的讽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时阿房宫的命运,后人援引太史公《史记·项羽本纪》“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认为阿房宫毁于一炬。然2002年考古发现,阿房宫遗址没有任何火烧痕迹,项羽当年烧的是咸阳宫。考古实证证明,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是事实,但这一宏大工程终秦三世也未建成。现代人对阿房宫的想象,源于唐朝杜牧《阿房宫赋》的艺术描摹。而杜牧此文,也是借古讽今,讽喻其时唐敬宗大兴土木。

  古人有重修文化遗迹的传统,但也仅仅局限于名楼胜迹和名刹古观,绝无复建豪奢亡国宫室的传统。复建阿房宫和重建古城之类,为现代人乐此不疲。如果仅仅是资本所为,而且经过权力规划和民意考验,存在就是现实,有一定合理性。遗憾的是,西安仿古的阿房宫,当年是以地方政府招商的项目开建,而今又以保护文化遗址的政府意志拆除,权力主导的倨傲和随意,让人难以释怀。一建一拆,受损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商业利益,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拆除仿古阿房宫,恢复阿房宫遗址的文化原生态,再度缺乏理性。按照西安市去年的《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方案,阿房宫遗址是要建立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在阿房宫遗址上,拆除一个仿古阿房宫,重建一大批新的仿古建筑,这样的折腾无疑加剧纳税人负担。

  秦帝国的阿房宫,在杜牧的长赋抒怀下,变成了奢靡误国的讽刺符号;现代人在阿房宫遗址上拆与建的折腾,又算什么呢?张敬伟(江苏 公务员)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