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位工美大师荟萃西湖 老工艺焕发新生机

2013年04月26日 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百位工美大师荟萃西湖老工艺焕发新生机
图为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杭绣传承人赵亦军。 吴佳蔚 摄

  中新网杭州4月26日电(见习记者 吴佳蔚)木雕、石雕、刺绣、编织……正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包括朱炳仁、吴子雄在内的百位浙江本土工美大师荟萃西子湖畔,将传统的老工艺玩出了别具一格的新时尚。

  据主办方浙江省经信委介绍,本次博览会参展品涵盖了浙江本土工艺美术中诸如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南宋官窑、湖笔等11个大类,吸引了10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参展,作品总数超过1万件。

  26日,记者在会场上见到了杭绣的传承人赵亦军。采访中,赵老告诉记者,杭绣古称“宫廷绣”,始于吴越、盛于南宋,以华贵精美著称。因在传承上不同于其它刺绣派别,恪守传男不传女的习俗,故又称“男工绣”。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杭绣成为杭派戏剧服饰的主打风格。不过,随着现代服装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逐渐融入舞台表演服装中,这使得依托戏服维系传承的杭绣地位岌岌可危。

  如今,这位年近古稀、从13岁便入行学艺的老人秉持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仍坚守在传统技艺的第一线。现场,赵老向记者示范了几手杭绣的招牌技艺——金银彩绣。穿针引线如行云流水,尽显功力之深厚。

  “我喜欢以佛教为题材进行创作。”在赵老看来,佛教装饰是继宫装、戏服之后最吻合杭绣风格的艺术载体,为此,他曾耗时8年,呕心打造了一幅1674cm的《观无量寿佛经图》,让人叹为观止。

  同样是老工艺,在与杭绣相距不到5米的台绣展位上,浓厚的现代气息装点出别样的韵味。工作人员称,在台绣针法中以“葡萄”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在线下填充一定量的棉絮,后以蚕茧裹丝状以线将棉絮包住定型,最终以显眼的立体造型呈现出来,大有后现代装置艺术之感,前卫不失雅致。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眼下台绣已不再是民间闺阁之物,而是被搬上了工厂的自动化流水线,在中国乃至全球,不少高端品牌服饰中都闪耀着台绣的身影。这门传统工艺正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引领世界时尚走出一股新古典主义的中国风。

  对此,浙江省经信委表示,传统工艺美术老树新花焕发“第二春”是对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一记积极信号,更是这一特殊行业得以发扬壮大的关键所在。通过科学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再老的工艺也能玩出新时尚。”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