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当代艺术权力榜: 艺术从无可能成真正权力群体

2013年04月27日 14:4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千高原

    □朱其

    编者按

    4月24日,201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在北京揭晓。

    当晚,由主办方邀请的艺术家、经纪人、拍卖行负责人、画廊主、美术馆机构掌门人齐聚一堂,会上颁布了评选出的15个年度奖项。

    据悉,权力榜已连续评选六年。主办方声称,评选的目的是为了对去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势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然而,这样为当代艺术进行权力排位,有违当代艺术的“在野”属性,一直受到业界诟病。

    就此,本报邀请艺术批评家朱其先生撰文评点。

    美术界最匪夷所思的民间奖项是“当代艺术权力榜”。艺术不是一个权势者的游戏,艺术的诉求不是为了追求权力,而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探索者的事业。

    当代艺术曾经是一个追求前卫、另类、叛逆的群体。十年前,“当代艺术”仍是政府美术馆限制展出的领域,装置、观念摄影、行为艺术不准进入政府美术馆。十年后,当代艺术确实获得一部分社会权力,一些艺术家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在拍卖会上标价千万。

    在现实层面,当代艺术尽管登堂入室,但仍未完全合法化。当代艺术目前仍属被限制对象。

    展览开幕式见不到一个部级干部正式出席;一年卖画的收入都不及一个国画官员的五分之一;政府尚不给一个民营美术馆免税待遇;行为艺术至今不让参加政府双年展;多媒体、装置等形式主义作品可以进入美术馆,但仅限于作品内容上“无害的前卫”,对社会批评的当代艺术仍被阻止在政府双年展和美术馆之外。

    当代艺术刚脱贫致富,取得“偏房”的资格,就以为自己拥有权力,模仿当年反对或嘲笑过的主流时尚,大搞权力榜,实乃匪夷所思。

    当代艺术何权之有?当代艺术家所有的钱加起来,还不如富豪榜一个家族多。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相比,当代艺术那一小股势力的影响,也实在谈不上所谓权力。甚至像获奖的瑞士收藏家希克,在西方收藏家中连前五百名都进不去,被中国各路人马捧为“大佬”。

    世界上有不少艺术奖项,除了一些商业媒体的评选,似乎从未有一个重要的艺术奖被冠以“权力榜”。

    艺术是一种精神探索的事业,它反对权力、商业化和拜金主义。艺术也从来不可能拥有超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权力。艺术因为精神探索和思想的创造获得其在一个时代广泛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不能被视为一种权力,更不能被当作一种可以上榜单炫耀的权力。

    世界上重要的艺术奖项是鼓励政治、公民社会和文化边缘的艺术探索者。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艺术奖项都旨在鼓励对于权力的反叛,而不是给权势者的小圈子轮流相互颁奖。

    主办所谓“当代艺术权力榜”的媒体,名为一个匪夷所思的名称《艺术财经》。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商业营销类的杂志,而不是一个学术探索的杂志。

    自2006年艺术市场热之后,资本像灵魂附身一样绑架了当代艺术。所谓“当代艺术权力榜”,实际上是模仿国外的商业杂志,而其实质则是港台的电影或音乐的托拉斯小圈子奖。

    真正艺术探索的艺术人被排除在外,一群拥有点平台和资本的人相互轮流获奖,表现出这群所谓的“权力者”的不自信和脆弱,必须通过获奖来显示自己的抱团,以及一个江湖行会的存在。

    艺术从无可能成为真正的权力群体,权力榜在逻辑上是可笑的;当代艺术距在中国社会取得正统的时日尚还遥远,煞有介事组成权力集团。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艺术商业化的“伪当代”现象,而且仍未脱尽一种底层的权力妄想症。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