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新形势下博物馆应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

2013年05月18日 0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长沙5月18日电 (记者 李俊杰)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城市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科普教育的基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博物馆事业的繁荣,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博物馆的自身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徐善衍告诉记者,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共有1100余个,但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们国家自然类博物馆少见的场馆之一,依据整个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要求及对公众传播有关自然史的知识而言,他希望能在中国多建立一些大型综合类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力求让公众获得更多综合性、跨学科的完整知识。

  徐善衍说,目前,社会上有些民办的、个人办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他认为是好事,应该积极支持。但是,目前个人建立的一些自然科学博物馆,多数属于奇石欣赏等与旅游相结合在一起的内容,真正比较全面一点的自然博物馆数量极少。而中国的自然博物馆,多以政府投入、国家办馆为主,在这种局面与形式下所建立起来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较强的行政色彩,自然科学博物馆所履行的功能,要达到自然史的传播目的,怎样尽可能地去掉行政色彩?

  徐善衍认为,各类自然科学博物馆不能按政府行政职能的分工来建设,还是要根据自然固有的规律和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固有规律来建馆。

  同时,徐善衍也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探索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功能,是值得研究的主要问题,他认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功能方面,要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旋律,以一种高雅的文化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他希望自然科学博物馆能坚持为大众文明服务,为时代发展服务。

  “地质博物馆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门口和窗口,让公众进入这张大门,认识到赖以生存的大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她又是怎样为满足人类无尽的欲望艰难地承载着?这恐怕是博物馆在展教功能上要回答的问题。”徐善衍说。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