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物局副局长:芦山地震受损文物拟用三年修复

2013年05月18日 11:0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4·20”芦山大地震以来,震区受灾群众已基本得到安置。灾区的文物受损情况如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日前带领调查组深入地震重灾区,全面评估文物受损情况,抢救保护震后文物。前天,童明康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灾后文物抢修包括两大内容

  “地震现场的情景令人痛心。”童明康说,“雅安的历史遗存极为丰富。这次地震有大量珍贵文物遭到破坏,损失无法弥补。”

  童明康介绍,芦山地震灾区文物受损情况已全面调查完毕。据统计,雅安、成都、凉山、乐山、甘孜、眉山6个市(州)的21个县(市、区)共计266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另外,还造成349件(套)可移动文物和24家博物馆受损。根据文物受损情况而制订的《芦山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修复规划》,目前已通过专家初步论证,涵盖两大部分:一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本体维修、消防布控、环境整治等;二是对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加固、恢复展览等。“整个抢救保护工程拟在3年内实施完毕。”童明康说。

  汶川地震修复文物经得住考验

  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地处同一条地震带,幸好汶川地震灾后抢救保护的文物、博物馆及文管所在芦山地震中普遍经受住了考验。位于震中的龙门乡青龙寺大殿和芦山平襄楼、樊敏阙及石刻等均未发生大险情。除少数出现局部损坏外,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童明康说,“这次地震吸取了‘5·12’地震的经验,国家文物局紧急拨付80万元资金,用于芦山地震受损文物的前期应急抢险、棚护、支护、清理、遮盖、消毒等,为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排除险情发挥了显著作用。比如,我们完成了观音阁的抢险支护工程,采用轻型可逆材料对高颐墓阙进行了棚户遮挡,收到了控制险情发展、避免日晒、雨淋等次生灾害的良好效果。”据悉,汶川地震受损的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得到全面修缮,可移动文物2723件(套)已得到修复并配置保护设施,重灾区受损的2座博物馆和71处文物业务用房已得到加固或重建。

  地震灾害为文保提供新思路

  汶川、玉树和芦山等地震灾害,为震后文物抢救保护提供了工作经验,在抗震、抢险、修复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原则和方法。

  童明康介绍,对不可移动文物,要第一时间对主体结构采取支护措施,优先选择原址保护,尽量运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进行修复,安排专人监测地震遗存的变形变化情况,科学评估周围地质条件等等。对可移动文物,要考虑博物馆建筑的整体防震性能,如山西博物馆在主馆安装了液体粘滞阻尼器,汕头博物馆新馆工程采用了137块夹层橡胶垫,以避免由于博物馆倒塌引起的巨大损失;要为展品打造隔震展台,如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在改造完工后,对一些重要展品特别装置了避震装备;要采用专用密集柜、文物囊匣等对库房文物进行收纳,避免文物从开放式柜架上跌落和相互碰撞;要对展陈文物本体进行固定。

  童明康认为,文物抗震同时也“离不开机制,离不开人,是立体工程”。比如,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和预案等,确保有关部门临危不乱;要建立详实的文化遗产档案库;要建立有效的监测、评估系统,科学制定保护措施;要建立完备的文物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提高当地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救能力。记者江胜信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