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斯德哥尔摩日记获赞:他还是那个“莫言”

2013年05月29日 16:14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作家和他的作品,很少能做到“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两者总好像孪生子一样,被人为地捏合在一起。自从莫言抱得大奖,大家对他的态度也暧昧起来。他的作品读的人自然多了,而他本人,“上下通读”的人更不在少数。

  最近,莫言出了一本书叫《盛典:诺奖之行》,记录他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整个过程。这种钦定之作除了当文献,没啥看头,唯独中间收录了七八则莫言日记,细腻可读,让人一窥莫言的真人。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莫言还是那个“莫言”(指莫言两字的本义)。比如一到斯德哥尔摩,他一看来接机的是一辆崭新的宝马,“心中便有几分怵,因为在中国,宝马车似乎已成为专门欺负小民的车辆”。这一闲笔,就很老实地交待了莫言的心理模式,他似乎在生活中是不太有文学家的思维的,而是站在一个非常低的老百姓的立场。

  一方面,他本人(包括外形)很少沾染艺术气息,在生活中又是很务实平坦的一个人,没脾气,甚至拿自己的秃顶打趣,这或多或少已经是他的生存经验或武器。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莫言有很多细致的心理,风尘仆仆乍到斯德哥尔摩,莫言提出希望能先去饭店,“换一下衣服,洗一把脸”,“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向主办方提出自己的要求”,不是为他自己,而是“因为我太太确实太累了,我为她才这样”。

  不少段落中,你可以读出莫言并不那么高深,甚至知识面怯陋的一面:在他住的诺贝尔套间的墙上,有一些诺奖得主的照片,他“只从中认出了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

  另一幅合影照片,一位不知何年何奖的得主,将脑袋歪在右侧另一位得主的肩膀上,一脸搞怪表情。莫言又来了兴致,刷刷写道:“我很欣赏这些敢于出点小风头的人,但我自己做不来,这无关胆量,只是因为害臊。农村大多数儿童所受的教育,使我们在将近二十岁时,在人前都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那些出身豪门或知识分子家庭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我真的要感叹,莫言真老实,又真不老实。他老实,是从不故弄玄虚,处处抢先表明乡下人的身份,面对先天劣势的时候,是一副极其淳朴开明的姿态。他真不老实,因为反反复复拿这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当说辞,来掩盖他善于处世背后,极其拧巴的人格缺陷。

  《盛典:诺奖之行》,莫言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版,定价:39.80元。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