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马晓丽看淡产量奖项 《楚河汉界》曾入围茅奖

2013年06月03日 10:33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长篇小说《楚河汉界》,被认为是“近年来长篇小说领域最可喜的收获之一”。它的作者是大家不太熟悉的部队作家马晓丽。凭借这部长篇作品,马晓丽曾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在这次采风活动中,记者采访了马晓丽,听她讲述创作的酸甜苦辣。

  军人家庭出身,擅写军事题材

  谈及个人经历,马晓丽告诉记者,她的确出身军人家庭,“无论是从战争年代走过的军人,还是当下生活中的军人,我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很熟悉。我希望写出带有军人血脉的东西,我一直都是这么追求的。”

  12岁时,马晓丽穿上军装走进军营,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员。199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马晓丽采访了一批上前线的女兵,以此为素材写了一部短篇小说,还获得了全国青年短篇征文一等奖。《楚河汉界》是马晓丽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凭借这部长篇作品,马晓丽曾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根据它改编的电视剧《将门风云》还曾在地方电视台热播。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创作过程,马晓丽竟用“非常痛苦”来形容。“有人告诉我,长篇写过六万字,就一马平川了。我就信了,可到了六万字,却没有丝毫的改观。又有人安慰我说,写到十万字就好了。结果,我一直写到最后,都还像是在爬坡,一个坡完了又是一个坡,别说一马平川了,我连一块平地都没见着。整部小说用了一年半时间才完成。 ”说到这里,马晓丽笑了笑,“往好里说,是自己不愿轻易下笔;往不好里说,还是自己才力不够。 ”

  看淡产量奖项,看重精神世界

  作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楚河汉界》对马晓丽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她告诉记者,这部作品写完之后,预期一度很好,有机会评上军队最高奖,但因为一些原因,她最终与奖项失之交臂。马晓丽形容当时的心态是,“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如果真的拿了奖,我的写作道路可能就不会那么顺了。 ”后来,通过三位茅盾文学奖评委的推荐,《楚河汉界》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身为作家,马晓丽并不高产,她说这是由于自己写东西特别困难,“很慢,会为了一个自然段磨上几天,而不是先往下走,等以后再回过头来收拾。”马晓丽还说,其实她的作品远比大家了解到的多,但她经常会“枪毙”自己的作品,所以很多时候,等不到作品发表,就已经被马晓丽当作垃圾一样处理掉了。“写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维系我的精神世界。一部作品完成,回过头来看时不能让我满意,我便会毫不留情地扔掉,一点都不替自己可惜。 ” 记者夏亮亮

  人物小传

  马晓丽,辽宁人,上世纪70年代入伍,当过炊事员、话务员、通讯员、护理员、护士、干事。 199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楚河汉界》、《光魂》、《白楼》、《舵链》、《阅读父亲》、《云端》等。其中,长篇小说《楚河汉界》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