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传人对比出土陶器釉色 复原古邛窑技艺

2013年06月08日 13:49 来源:天府早报 参与互动(0)

关注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自元代断烧以后,邛窑烧制技术湮没了几百年,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平扬却比照邛窑窑址出土的陶器釉色进行试验,成功复原了古邛窑的各种高低温釉、釉下彩和无铅彩……但何平扬也坦承,能坚持到现在多少有些孤独感,“我这人没别的嗜好,也培养不起什么兴趣爱好来,有空闲的时间都用在琢磨作品上了,我想我这辈子就守着这门艺术了。”

  自主添加现代元素

  1973年,民间艺人康兆铭一手恢复古窑,开始生产已经失传多年的邛陶。当时的何平扬还不到20岁,凭着从小在绘画、雕刻方面自学的功底,被康兆铭选中成为进入当时邛窑厂的首批工匠。

  1999年底,邛陶厂改制,为了生计何平扬也一度想过要转行,但短暂的犹豫后,他还是选择了邛陶。“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老手艺不能就这么断在我的手里。”在何平扬家不到10平米的客厅里,几个靠墙的陈列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他说:“就艺术特征来说,邛陶整体风格是古朴、粗犷、淡雅、实用。”不过何平扬明白,就是东西再好,但它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就还是只能徘徊在市场边缘,顶多是被少数爱家作为艺术品来收藏。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何平扬在设计中添入了许多贴近现代人审美观的元素。

  儿子接过传承衣钵

  尽管自己可以把一生都献给邛陶事业,但未来怎么办?何平扬心中也不免担忧:“不是我不传人,而是别人都不学。”何平扬说,要学邛陶,首先要喜欢这门民间手艺,更要有能吃苦的意志力,看似简单的造型也必须严格按照几十道工序来完成,一点懒都偷不得,没点耐心和毅力是根本做不到的。

  “邛陶只能解决温饱,但不可能挣大钱,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没有人愿意来挣这个苦力钱。”何平扬曾经也带过几个徒弟,但都因种种原因没能出师。“还是那句老话,我不能让邛陶在我手中断了代。”于是,何平扬将传承的衣钵交到了儿子手中,“好在儿子是真喜欢这行,也有悟性。”何丹在他24岁那年就与父亲何平扬同时入选了“成都市百名艺术家”名录。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

  成 就

  何平扬比照邛窑窑址出土的陶器釉色进行试验,成功复原了古邛窑的各种高低温釉、釉下彩和无铅彩,使盛唐邛窑特色的豆绿釉、豆青釉、褐黄釉、金黄三彩釉等色釉得到发扬光大,还研制出金砂釉、鱼子纹釉等,让邛窑重新呈现出盛唐时期的光辉。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