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制作二胡技艺被"非遗"收录 利润低成本高难传承

2013年06月08日 15:17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制作二胡技艺被“非遗”收录利润低成本高难传承

  西大街都城隍庙东侧的一条小巷里,“隐匿”着一位名为刘红孝的二胡匠人,与一般乐器店出售的二胡不同,刘红孝所制二胡的每一道工序都由手工完成,而他的这项技艺也已经被“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列。但如今刘师傅却犯起了难,手工制作的二胡利润低、成本高、经久耐用,却鲜有人愿意学习这项手艺,这也使得乐器制作技艺难以传承。

  已与二胡做伴近半个世纪

  今年64岁的刘师傅与二胡做伴已经将近半个世纪。40多年前,17岁的刘红孝在家乡白水县雷牙乡拜了位师傅,从此与民乐制作结下了难解情缘。“当时师傅带的徒弟很多,教的东西也多,做木雕、做家具、做二胡我们都学了一些。”刘红孝回忆道,学了几年杂艺之后到了该挑选行当的时候,刘红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二胡,他说这样的选择也是出于爱好,“乡里过年过节都有戏班子来搭台唱戏,我喜欢唱戏、听戏,就选了做二胡。”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刘红孝做二胡的好手艺逐渐从雷牙乡传到了外市县,澄城、洛川、蒲城等地的二胡爱好者都专程赶到他家,想在刘红孝手中求得一把好琴。

  2000年,老家遭遇了变故的刘红孝被迫带着老伴和年幼的孙子一同来到了西安谋营生。起初几年他在一家乐器店打工,一个月500元的工钱仅能让祖孙三人温饱,几年后乐器店关门停业,积累了一定顾客群的刘师傅也开始了自立门户制作二胡的生活。几经周折,刘师傅才找到了现在城隍庙旁边的住所,“这地方不大,房租只要两三百元,每个月起码不用为房租发愁。”

  而刘师傅的乐器作坊也在这小小的30平方米中,老家的田地都已经变卖,现在刘师傅祖孙三人的生活开销都由乐器作坊的生意支撑,每月的生意还算差强人意,不好时有几百元,红火时也能赚个上千元,“养活我们三个吃饭没问题,但是现在娃上初中了每年还要交学费,所以也没啥积蓄。”刘师傅介绍说,一把制作精良的二胡售价虽在1万元左右,但光是木材成本就达到了7千多元,而从挑料、抛料到尺画、推刨的繁琐制作工艺,更需要花去刘师傅十天左右的时间,“机器上漆显得琴亮、好看,但是夏天人手一出汗再握在漆上,手感就不好,所以我都是手工把琴杆和琴筒抛得光光亮亮的。”

  想找个传承人很有难度

  走进刘红孝家中,第一感觉就是“小”,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但摆放着床、做饭案台、书桌等家具,房子两边也被制作二胡所用的磨床、钻床、小车床和抛光机占据了多余空间。由于资金不足,刘师傅无法负担起更高额的房租,墙上2011年6月颁发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挂牌,并没有给刘师傅的生活带来改善,反而使老人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寻找传承人刻不容缓。

  说起这份手艺的传承,刘红孝叹了口气,“现在的娃们家没人学这,人常说,慢工出细活,这是个慢活细活,又赚不了啥钱,年轻娃都去打工了。”据刘师傅所知,西安目前只有一家制作古筝的琴厂,而还在坚持手工制作二胡的匠人也仅有五六位,刘红孝是唯一一位名列陕西省非遗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的匠人。但二胡制作的周期长、成本高、收益小等弊端限制了这种技艺的传承,虽然十几年中也陆续来过一些二胡爱好者愿拜刘红孝为师,学做二胡,但由于家中地方窄小,实在无法教学,刘师傅也只能一一婉拒,“难道就让人家在这小屋子里学吗?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近几年刘红孝也常联系有关部门,希望能筹一笔款项,租个教室和小车间,招上三五个学生将这门手艺传授下去,“年轻人不愿意学,下肢残疾人可以来学,腿动不了咱靠双手吃饭,不给社会增添负担。我也不收啥学费,就是不想让这技艺断在咱这个时代。”记者 轩辕杨子 见习记者 张奂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