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藏羌织绣”传承人收徒 三名男徒须眉不让巾帼

2013年06月21日 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藏羌织绣”传承人收徒三名男徒须眉不让巾帼
杨华珍的三名男徒弟。 徐杨祎 摄
拜师现场。 徐杨祎 摄
杨华珍正在展示“藏羌织绣”的基本功。 徐杨祎 摄

  中新网成都6月21日电 (记者 徐杨祎)2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在第四届国际非遗节文殊坊分会场举行收徒仪式。在来自藏羌彝汉四族的9名徒弟中,三名男徒弟格外引人注目。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二者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藏羌织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千百年来藏族、羌族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断创新和融汇其他民族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此次拜师收徒仪式,按照藏羌民族传统的民俗习惯进行。杨华珍身着盛装,手持线筒,等候徒弟们“上门”。9名徒弟将身背挂面、老腊肉等礼信,供奉在祭拜“师祖”的台前。杨华珍上座后,9名徒弟依次向她磕头敬茶;杨华珍回赠徒弟一碗米、一双筷和一个红包。一碗米、一双筷寓意着传授藏羌绣这门记忆给徒弟,能给他们带来一个生活的技艺;一个红包,一本万利,寓意藏羌绣能为徒弟带来一生的财富。

  与此前的拜师仪式不同,三名男徒弟成为现场的焦点。包括藏羌织绣在内的刺绣技艺极为考验刺绣者的心性,鲜有男子从事。“他们自己非常有兴趣,学习兴趣都很高,所以我愿意教给他们,男女都一样嘛。”杨华珍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在学习过程中,男徒弟需要克服的困难远比女徒弟多,“希望他们都能坚持下来。”

  来自都江堰的男徒弟宋留生说,自己之前是做石刻的工匠,对于所要面临的困难已经有所准备,“不光是刺绣,师父身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师兄妹一起发扬这门传统的技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