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潘鹤谈《艰苦岁月》:艺术原型来自琼崖纵队

2013年06月21日 15:4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1956年,潘鹤创作《艰苦岁月》

  6月15日下午,雕塑家潘鹤在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作题为“从艰苦岁月到雕塑人生”的讲座。讲座上,潘鹤详尽分享了其代表作《艰苦岁月》创作的来龙去脉。他指出,《艰苦岁月》一作艺术原型来自琼崖纵队,而非人们所一直认为的长征时期。

  《艰苦岁月》是一件影响几代人的作品,它曾出现在1982年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课看图学文中。以它为主题改编的课文《在艰苦的岁月里》,在2003年新课标调整之前,一直是广东小学生语文课本的内容。

  “在艺术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

  《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那一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了庆祝建军三十周年筹备美展,向全国个别美术家征集作品。下达给我的创作任务是用油画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辉煌战果。要求我要表现出“第四野战军胜利解放海南、以木船打军舰”为主题。

  当时,我阅读了大量相关史料,虽深为解放海南战役的辉煌所震撼,但更多的阅读,使我越来越专注于坚持孤岛斗争、历尽千难万险的琼崖纵队。最终,我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争胜利场面的思路,采访了原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冯白驹。

  冯白驹告诉我,1932年,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失败了,冯白驹等带领剩余的100多人,转向密林深处,开始了8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由于敌人的重重封锁、搜剿和饥饿疾病的折磨,100多人的队伍到后来仅剩26人。这个小小的战斗集体,在母瑞山上过着野菜充饥、大地为床、树叶为被的原始人般的生活,却始终保持坚定与乐观的革命情操和旺盛的战斗力。

  根据最感动我的情节我立即创作了一幅油画素描稿,并当天为冯白驹写生了一幅速写像,表现衣不蔽体战士倦睡在一夜暴风雨的树林间。冯白驹醒来凝望着织网的蜘蛛。

  我想,面对狂风暴雨,蜘蛛所织的网被吹破了无数次,但蜘蛛还是毫不气馁地重新再织一次,再接再厉,这就像我们当时的革命精神一样,永不放弃,最终迈向胜利!

  这幅素描稿送京审稿时,被否定了。原因是不应表现革命的低潮,不应表现失败的环节,更不应表现个别现象及个别人物。

  当时,在政治上正酝酿着一场反地方主义的运动。在文艺领域里正紧跟苏联批判中间人物论、人性论,在艺术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及形式主义。而我送审的草图刚好在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之中。难怪一出场就被“枪毙”,再没机会作第二次送审。

  “事前还以为作品会退回来,并且准备接受批判”

  后来,我想起冯白驹将军讲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在海南游击队斗争最艰难的时候,有个老战士,是当时的特委领导之一的王业熹,一直带着一根竹箫,战斗最紧张的时候,也不肯把它丢了,依然乐呵呵地唱海南民歌。

  这对我启发很大,顺着这个思路,他创作了“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著名雕塑《艰苦岁月》。

  我当时年少气盛执迷不悟不服输,又选了最感动我的同一表现失败的场面,并安上一个《艰苦岁月》的题目,改成雕塑送展。赶上预展开幕,后来见报章发表了才知道入选,并且得了奖,寄来800元奖金。

  当时全国先后有200家报刊发表了这件作品,包括苏联报刊。这回弄得我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事前还以为作品会退回来,并且准备接受批判。

  “不同意作品出现游击队题材”

  196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艰苦岁月》被放置在军博大厅里,8件微缩复制品还被分送外国元首,但作品从未进入市场。

  送展后不久,反地方主义的政治运动正排山倒海而来。我所采访的副省长冯白驹已被停职。全省各路过去的游击队员受到冲击,抬不起头来。

  文艺战线上揭发以小说反党的阴谋,批判以人性论、人道主义取代阶级性,批判以描写低潮来取代歌颂。在雕塑领域里也紧跟苏联批判罗丹的印象派手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以苏联学院派古典写实造型一统天下。

  所以能够入选不受排斥已是意外事。其实当时我没考虑那么多政治风向和艺术时尚的得失,只凭老一套艺术良心实话实说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正在迷惑间,偶然在《解放军画报》看到一幅描写邓小平、陈毅、彭德怀、林彪等一班统帅正兴致勃勃围着《艰苦岁月》追谈往事的画面,我才恍然大悟。可能是统帅们以为是表现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从而引起他们对往事的追忆及共鸣。

  当时,我马上给对方写信要求纠正。军博有关负责人却不让我再提这件事。我了解得知,原来是当时正在反对“地方主义”,全国的“游击队”战士很多都被打成“地方主义”,有关部门当然不会同意创作作品出现游击队题材。

  “真”是真善美之首

  到1960年军事博物馆成立开放,它被陈列在红军长征的展段里,我曾跟博物馆的负责人谈过希望放回海南游击队的陈列展段,但未被接纳。世事难料,到1965年广东美术界文艺整风时却被端出来视为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被质问为什么不正面表现革命胜利的大场面,偏要表现革命失败的小角落。

  到了1967年文化大革命更把它打下十八层地狱。从军博堂皇的陈列厅撤走,事后当我从牛栏释放出来赴京探望它时,它已沦落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丢在一间堆满垃圾的陈列室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件作品又被拿出来。曾有外国博物馆想收购这件作品。

  我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会欣赏这些既革命又艰苦的形象,他们说,因为每人都有其艰苦及革命的一面,不管什么政治家、实业家都会有低潮的时候,重要的是失败不消沉,对未来有自信,因此谁都能接受。世界各地博物馆藏品,什么流派基本齐全,甚至中国各朝代的珍品都有,就是缺少当代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的藏品。

  时至今日,从艺以来经验告诉我,“真”是真善美之首,没有“真”,“善”就会变得假,“美”也会变得假,如果追求政治风向,追求艺术时尚而失去艺术家的真诚追求,在艺术上的感染力就会事过境迁,我深深体会艺术上的急功近利不是长久之计。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