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阿房宫再造 莫让曲江模式又“附体”

2013年06月24日 16:4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6月22日,有媒体刊发报道,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和北京首创集团于日前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80亿元,打造一个新“阿房宫”。当初投资2亿元的阿房宫景区将被拆除。

  消息传出,引发公众普遍关注:曾是省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阿房宫景区,存在短短13年之后,怎么说拆就拆?仔细阅读这则新闻,拆拆建建之后,一个“利”字若隐若现。

  这一开发项目将围绕阿房宫的人文资源,布局一些低密度的文化旅游项目,其中包括博物馆、艺术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设方更是志在开发旅游业、服务业和高端地产。

  秦阿房宫遗址能否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产开发之间找到一条新路还有待观察,但从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到阿房宫再造,一以贯之的是公园建设先行、周边开发后续的“曲江模式”。

  所谓“曲江模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先圈地,利用历史噱头进行炒作,再进行招商引资,出让土地获得资金,打造项目使地价升值。直白地说,就是从地产和遗址保护的夹缝中寻求平衡,在遗址周围,盘活地产,通过地产,提升遗址的人气,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双方一定会有损失。

  被批为“重商业开发,轻文脉保护”的“曲江模式”,本质上无非是被诟病多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乃至“房地产唱戏”的另一个版本。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的观点,文物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是政府行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只能由政府分工的职能部门负责,而不能由其他任何部门特别是旅游房地产企业或改头换面的“管委会”越俎代庖。

  投资380亿元,不知道这样的“大手笔”能否带来“高回报”。有法门寺景区的前车之鉴,公众不得不担心,阿房宫再造,是否又是所谓曲江模式“附体”?

  作为“财富”的文化遗产,其精神价值恐怕远高于物质。只有地方政府抵制住商业诱惑,文化遗产保护才能真正回归其公益属性。(程雪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