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活书店重张唤醒名家记忆 108岁周有光发贺电

2013年07月03日 16: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说起生活书店,老一辈人还略有印象,年轻一代却不甚知晓。从1932年邹韬奋于上海创立,到1948年并入三联书店,再到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恢复成立,65载过后,这一曾经辉煌的出版老字号重张开业。

  目前,生活书店在进一步组建中,重新开张的“生活书店”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出版范围为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和实用生活知识类图书。未来读者将在全国的书店中看到三联旗下生活书店出品的生活类书籍。

  生活书店重张唤起了很多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记忆。108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发来贺电说,我和邹韬奋先生是圣约翰大学的先后同学,他主持的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在一代进步青年中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在听说生活书店即将恢复出版业务,我想故人如有知一定是很高兴的。

  99岁的作家马识途说:“我和生活书店的结缘要追溯到1933年在上海上学时,那时由邹韬奋主编的16开本的生活周刊是我一直订阅并每期必细读的刊物,我可以说是老读者,所以说到生活书店不能忘记书店前身的生活周刊和创始人邹韬奋。现在听说生活书店又将复店重新开展出版业务,好呀!”

  著名作家王蒙忆起了当年在北平的生活书店看书的年轻岁月,“生活书店的成立让我想到了当年在旧北平的和平门新华街,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二层楼,我在那翻阅过进步的书籍,因为买不起,那个心情就像见到了火焰一样。对于盗火者,就是对这些进步的出版社的崇拜、感激真是难以言表。”

  生活书店重归三联将扩展三联的出版领域。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在采访中说:“三联书店是面向知识分子出书,但这个群体数量很小,一本书卖到5000到7000册就很了不起了。”他告诉记者,有时候三联想做一些书,马上就有人喊,三联不该出这个。“真想做点开拓,就不能被观念绑得太死。”

  恢复设立后的生活书店将与三联书店实行差异化经营:三联书店历来以面向中层以上读者的学术出版和高端出版见长,给人的印象是“阳春白雪”,比较高雅,但生活书店重张后会出版给打工者和儿童看的书,“不过我们放下身段、接近大众,肯定不会降低三联的格调与水准。”樊希安强调。

  目前,一批有“生活”特色的书目已经开始策划。“生活书店主要想在文学艺术作品和生活实用类作品上用力。我们已经和台湾的一家书店签约,要在生活书店的第一批书里推出一本《舌尖上的台湾小吃》。这种风格的书以前在三联是没法出版的。”

  寻史

  生活书店:战乱中影响国民

  生活书店的历史是从《生活》周刊开始的。《生活》周刊是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1926年10月由邹韬奋接手主编。邹韬奋接手后,变换《生活》周刊的内容与形式,在他和负责经营的徐伯昕精心培育下,《生活》周刊的发行量一年内由原来的2800份提高到了2万份。到1931年,这份周刊日常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15.5万份,其中直接订阅的5万份。这个发行数字,已与当时全国最大的日报——《申报》和《新闻报》的发行量不相上下。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第四天,《生活》周刊即公开声明,“与国人共赴国难”。那一年的10月10日,《生活》周刊发行特刊《国庆与国哀》,胡愈之撰写《一年来的国际》长文,预言“九一八事件”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胡愈之在自述回忆中说:“从这开始,《生活》周刊逐渐改变了方向,关心和议论起了国家民族大事,使刊物和全国人民反蒋抗日的愿望一致起来,刊物更受到读者的欢迎。”

  之后为了不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卷入政治漩涡,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共同商议,决定脱离职教社,自主经营。1932年7月,他们以《生活》书报代办部为基础﹐由一些知识分子集资在上海创立了合作社性质的生活书店,推举邹韬奋为理事长﹑徐伯昕为总经理。先后主持编辑工作的有胡愈之﹑张仲实﹑张友渔﹑胡绳等。

  从成立到抗日战争前夕的5年中﹐生活书店出版大量期刊和书籍,这些书刊以鲜明的政治进步性在读者中赢得很高声誉。抗日战争初期,生活书店总店先后迁到武汉﹑重庆,这时已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作迅速开展,在重庆﹑成都﹑桂林﹑西安﹑昆明等50多处设立了分店,还设立香港﹑新加坡两处海外分店。

  1941年皖南事变,国内分店除重庆外,全都被查封或被勒令停业。国民党政府要将该店并入他们官办的正中书局,遭到邹韬奋拒绝。生活书店一方面坚持用“生活”名义出书,一方面另派干部设立文林﹑峨嵋﹑骆驼等出版社,出版书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总店迁回上海。1947年底又被迫迁到香港。1948年10月,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创办到1948年的17年间,生活书店共出版期刊30多种、图书1200多种﹐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也有哲学社会科学论著,如胡绳的《新哲学人生观》﹑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等,还有大量中外文学名著。译著有高尔基的《燎原》、梭罗诃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中国本土的有茅盾的《残冬》、郁达夫的《迟暮》、萧红的《生死场》等。

  此外,生活书店还出版了大量以“世界知识丛书”、“时事问题丛刊”为代表的时政读物和以“青年自学丛书”等为代表的关于生活教育和职业修养方面的图书。

  链接

  生活书店重张

  几经波折

  早在1997年三联书店就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生活、读书、新知这三家书店的商标使用权,但是因为不能同时获得以这些商标从事编辑出版业务的权利,所以只能以图书零售企业的名义注册。然而,由于未能开设“生活书店”作为实体书店,2010年5月27日国家商标局通知三联,该商标注册被撤销。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告诉记者:“如果生活书店始终没有实体,没有自己正式的出版物,这个牌子就会被别人拿去使用。事实上,这些年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对‘生活书店’招牌的使用,我们心急如焚。”

  2009年三联书店店庆结束后,三联书店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恢复“生活书店”。这一想法得到了生活书店创始人邹韬奋之子邹家华和生活书店的前辈仲秋元、王仿子、蓝真等老先生的支持。

  2013年4月26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生活书店”正式恢复设立。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之子邹家华先生说:“以前的生活书店在管理上有民主管理、全员参与的优良传统,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生活书店恢复后,应该继续发扬这一老传统。”

  三联书店目前拥有“三联”品牌、《读书》品牌、《三联生活周刊》品牌、“三联韬奋书店”品牌,前年成立了三联上海公司,去年与沪港三联牵手成立“三联国际时空文化传播公司”,今年创办“新知”杂志。生活书店的开业重张,使其又拥有“生活”品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