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培训班开班 抢救民族文化

2013年07月04日 19: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兰州7月4日电 (记者 丁思)为期4天的2013年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技术培训班4日在兰州正式开班。

  参会的青海藏族导演才让扎西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称,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的改善,民族语言和文化汉化严重,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危险,该培训班的开设不仅提高民族地区译制技术,满足民众需求,更重要的是抢救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

  本次培训班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人教司主办,授课内容有译制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对白录影棚混音棚建设与声学技术规范、新版民族语译制工作网站的使用等,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参加。

  “(20世纪)80、90年代,青海制作出来的民族语译制音像制品受到西北民众的追捧,他们能辨别每一位配音演员的音色”,才让扎西是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译制科副科长导演,回忆起昔日民族语译制片受欢迎的场景仍自豪不已,“民族译制成品是少数民族了解社会外界信息的窗口”。

  才让扎西说,现今随着网络、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民族语言受到极大的冲击;从事民族语译制的工作人员趋于年轻化,对于民族语言缺乏一定的积累和专业,“有些担心,如果民族语言不去保护和重视,将面临灭绝”。

  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了第一期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技术培训班,推动少数民族语地区公益电影事业的发展。才让扎西说,此举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得到足够的重视,让越来越多的译制影片投入到民族地区农村电影放映中,满足民族地区的文化需求,并让民族语言得到发展。

  才让扎西说,为了保证影片纯正的民族味道,该省译制中心工作人员还多次前往青海偏远纯牧区、山区等地,与当地民间老艺人进行交流,“让当地文化得以保存,也为年轻译制工作者提供学习的最佳素材”。

  “民族语日益淡化”也是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广电局技术部主任文胜近年来最大的感受,他说,该县目前仅对当日新闻进行民族语翻译,“蒙古语是我们的母语,今后会将年轻译制人员送至内蒙古培训,精通母语再进行译制工作,使少数民族同胞看到、看懂、看好电影,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