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奇妙藏品的文化欺诈

2013年07月12日 14:40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张敬伟

  这家叫做冀宝斋的博物馆,听上去像是老字号,但馆长却是资深村支书。这家博物馆藏品雷人,那些不合常识和逻辑的藏品,其实很难用“山寨”评价,而是掺杂了伪文化的娱乐意味。

  盛世收藏,文物吃香,鉴宝节目泛滥,炒热文物市场。在此大众喧嚣和市场氛围下,大量的文物赝品出现也就不可避免。特别是一些新富者阶层,更是提升了文物的市场价格。虽然中国是文物大国,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物,能够在市面出现抑或流转于拍卖场的,毕竟属于少数。即便是出现于拍卖场,也还有一些赝品。甚至一般性的文物也会被非理性的其他因素追逐成天价,甚至异化为国宝。譬如,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就认为圆明园铜“十二生肖”兽首不是国宝,但在国人爱国热情的炒作下变成了国宝。

  可以说,非理性的文物热下,文物市场往往出现真假莫辨的闹剧。英国博尔顿地区就有一个制造赝品的家庭,他们伪造的古代艺术品竟然让大英博物馆鉴宝专家蒙在鼓里17年。知名主持人同时也是文物爱好者的王刚也曾在一档鉴宝节目中,被曝现场砸碎不少珍贵文物。其发散的舆论效应,至今还未停歇。文化学者倪方六更称,中国文物造假之风泛滥,连博物馆都收藏赝品。这位精研盗墓文化并且质疑曹操高陵的学者,给人呈现出中国文物市场造假的怪异图景。

  在此市场氛围下,河北冀州出现冀宝斋这样的雷人博物馆,反而具有特殊的娱乐效应。这体现了一种极端反智的辩证法,假到真处反而坦诚得可爱,赝到极致却有另一番恶搞致死的大众文物色彩。你有唐三彩,我藏汉五彩;你玩元青花,我爱晋青花;你说上古有陶罐,我有尧帝真瓷器;国有传世独家真品,我偏搞个成双入对……而且,这个冀宝斋的藏品,个头都挺大,色彩极鲜艳,而且现代衣装也“穿越”到元朝。更有趣的是,藏者坚信他的藏品中没有赝品。

  越是如此,越发显得这家博物馆的奇妙。而且,这种奇妙就发酵于堂而皇之的伪文化中,从而折射出一股无厘头的民间收藏趣味。如果这家博物馆馆主的意趣仅止于此,他所馆藏的那些大而全的雷人赝品,虽然缺乏真正的文物价值,但却比真品更有娱乐剩余价值。而且,透过其反智的伪文化表象,也可具有强烈的社会反讽意义——文物热潮下光怪陆离的中国文物市场怪现状。

  不过,相比一些文物专家的信口胡言,还有制假售假者的文物骗子,冀宝斋的这位村支书馆长对社会是无害的。

  当然,正如收藏家马未都所言,如果冀宝斋是迎合地方政府以博物馆促进本地文化发展的产物,并且借助公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如博物馆暗藏着地产利益,那这种大愚若智的收藏,就值得警惕了。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