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银元图集"满书假货? 探因:出版社成"帮凶"

2013年07月17日 14:49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image

《中国银元图集》假币横行。

  奇葩再现。继满屋子赝品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查之后,文博界又出现世上最雷人文物鉴定图书——《中国银元图集》,这部以“银元鉴定模本”面目出现的巨著被曝所收588枚银元全部是假的。

  赝品通过出书,制造自己的“注录”历史以获得身份“漂白”,这已成为以假乱真的一条渠道。但问题是,出版社丧失了把关的功能,已然成为造假分子的“帮凶”。

  乱相:“鉴定模本”竟满书假货

  这两天,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银元图集》一书的火爆程度,毫不亚于冀宝斋博物馆。因为该书被曝满书假货。在银元鉴定专家看来,该书的问题在于拿赝品出书还那么理直气壮。据统计,全书588个赝品银元中,起码有232个完全不存在,也就是说都是造假者胡乱想象的“臆造品”。

  比如书中有一枚袁世凯头像银元,令人称奇的是,在袁大头之下还有“苏维埃”几个字,这两者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而银元所印“大清国银币样板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也是根本查无此厂。

  书中还有一枚所谓清代银元,正面是慈禧头像,上刻“大清国慈禧皇太后”。结果有网友指出,这个慈禧头像用的竟然是初中课本上的那张,“看来臆造银元的人,文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啊。”

  难怪不少网友笑称这《中国银元图集》应更名为《银元假币图鉴》。

  探因:出版社成文物造假商“帮凶”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图书正在成为赝品“漂白”身份的重要途径。在赝品横行的艺术品市场,为了取得买家的信任,拍卖行往往会在拍品旁边标明此艺术品曾在哪些公开出版的鉴赏图录中有过注录。一般而言被注录得越多,拍品的真实性就越可靠。可现在鉴定图录也被造假商利用了。

  据了解,现在艺术品市场专门有一些人专门就做着“漂白赝品”的生意,手段之一就是怂恿假货持有人出钱,把假货塞进一些鉴定图录之中,而如果钱出得越多,假货出现在各种图录中的次数就越多,便拥有漫长的“被注录的历史”,久而久之,假货就有了“真品”的身份,可以在拍场以假乱真了。

  按照目前的行情,在图录上登整版的价格是5000元左右,半版在3500左右。这被视为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买卖,因为几十元一件的赝品如果通过图录“漂白”了身份,那可能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利润。

  在资深文博人士吴泾看来,《中国银元图集》应该也就是这种“漂白”生意的产物。“只是一般造假者只敢在一本图录里塞少量的赝品,大多数还是真品。而像《中国银元图集》这种全书赝品的图录还不多见。可见他们已经到了怎样明目张胆的地步。”吴泾对本报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明目张胆”的书,堂而皇之地以正规出版物的身份上市。出版方还是国家一类出版单位——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银元图集》的作者是重庆新华书店的一个退休职工,而因为该书责编已离开出版社,图集是怎么诞生的,现在已无从了解。

  吴泾对本报记者透露,文物注录过去之所以能够成为辨别真伪的标志,主要靠的还是公开出版物的信誉。可是现在,只要有钱就能出图录,图录的权威性已被金钱打击殆尽。“目前很多出版社缺少熟悉文物鉴定的编辑,即便知道有假,有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成为造假商的帮凶。” 记者 郦亮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