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真相(2)

2013年08月01日 10:22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号召抗日(资料图)

  毛泽东第二次“挨骂”

  不久,在陕甘宁边区的清涧县农村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情。

  农妇伍兰花的丈夫在山上用铁犁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毙。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中央社会调查部闻讯后,把伍兰花拘押到延安,并由保卫部门建议判处死刑, 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和中央审批以后即在清涧县枪毙,以此来稳定社会局势和群众情绪。

  毛泽东从社会调查部部长康生派人送来的《情况汇报》中,知道了这件事。他对社会调查部的人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嘛!……中央设立社会调查部,不是设几个官位。如果不做调查,就随随便便抓人、杀人,这是国民党的黑暗做法!就这些而论,人家骂得就有道理呀!”

  当晚,毛泽东的心情仍难以平静:就叫来中央军委总部保卫部部长钱益民,要他立即把伍兰花带来。在会客室里,经过聊天拉家常话,毛泽东了解到:伍兰花的家里共有六口人,七十岁的婆婆是个瘫痪病人;三个娃,大的才十岁,小的还不到三岁半;里里外外全靠丈夫支撑着。1935年中央红军来了以后,她家里分了五亩地,头几年还好,政府收的公粮少,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踏实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几年变了,干部只管多要公粮,还多吃多占。如今她丈夫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就没有了。

  毛泽东又把钱益民叫进来,当面嘱咐说:“把这个妇女马上放回去,还要派专人护送她回家。记住,去的人要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她家困难多,当地政府要特别照顾。对于清涧县群众的公粮负担问题,边区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要免,该减的要减。我们决不能搞国民党反动派那一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伍兰花回村以后,对乡亲们讲了自己在延安的经历。长辈们听了以后说:“古人讲,宰相肚里撑大船,将军头上跑快马。毛主席太了不起啦,真是个不怕雷打、不怕鬼咋的大人物!”

  毛泽东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并举一反三,下决心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工作。例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1941年11月6日开幕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 上,开明绅士李鼎铭等十一人提案建议:“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11月18日,参议会通过了精兵简政的决议。

  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带头行动,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大水小”的矛盾;在减轻人民负担,减少消费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面对当时十分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在1942年12月明确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学各界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毛泽东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毛泽东还把大生产运动与1942年整风运动一起,称为在当时整个革命链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环节。

  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强调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从此,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理论联系实际、密 切联系群众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永远保持和发扬的 “三大优良作风”。

  注:笔者访谈的对象有刘志丹将军的夫人同桂荣、张思德的战友陈耀、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杨步浩、原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马锡五的亲属、原延安地委书记冯怀亮、原志丹县政协副主席白黎、老红军刘明文、老游击队员张明科、老农民边长城等人;查阅的资料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领袖与百姓——毛主席在陕北的足迹》、江苏文艺出版社《延安整风前后》、红旗出版社《延安秘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延安革命纪念馆《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延安市志》等。薛鑫良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