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寒再试水杂志书 收录最新作品《一次告别》

2013年08月01日 15:32 来源:青年时报 参与互动(0)

  尽管行为处事越来越低调,但不可否认,韩寒的每一次“大动作”还是很容易引起尖叫。

  昨天,记者从果麦文化获悉,由韩寒主编的全新文艺MOOK《一个:很高兴见到你》将在8月20日左右上市,目前该书已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展开预售。

  这是韩寒继《独唱团》夭折后再次试水杂志书领域,全书收录28篇精选之作,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最新作品《一次告别》和《井与陆地,海和岛屿》。

  “每一篇入选作品都将至少被100万人欣赏,并成为当季的城中热门话题。”果麦文化称,韩寒对《一个》MOOK系列充满信心,首印100万册,或许就是最直接的说明。

  新书收录韩寒新作《一次告别》

  没有最文艺,只有更文艺,《一个:很高兴见到你》正在进行这样的实践。根据果麦文化提前公布的全书目录,记者发现,这本书不仅收录了张晓晗的《末日那年我二十一》、颜茹玉的《此去经年》、荞麦的《红色复写纸》等一些在“ONE·一个”APP上发表过的人气文章,还有李海鹏、七堇年、那多等实力派作家加盟,而陈坤、蔡康永、曾轶可、邵夷贝等跨界明星的文学创作,更让大家见识了韩寒在文艺圈的好人缘。

  “每一篇文章韩寒都会读,最终由他认可,才会正式入选。”该书责编袁舒舒告诉记者,全书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对话、纪实文学,还有一篇是那多写给父亲赵长天老师的童话。所有作品在挑选中要经过匿名打分,然后在编辑会上公开讨论,每次开会,韩寒也会参与。

  作为主编的韩寒,自然也要有所贡献。《一个:很高兴见到你》中,有三篇他的作品,一篇是他为全书写的序言《井与陆地,海和岛屿》,一篇是曾在“ONE·一个”APP上发过的《微博与微信》,最后一篇则是他的最新小说《一次告别》。

  对韩寒稍有留意的人应该知道,最近半年,他的新作并不算多,除了最新散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今年1月出版,他的个人博客只有两篇更新,远远不及前一年的“产量”。6月18日,他还在微博上表示,好的小说应更加纯粹,没想透之前不会随手将就,新的长篇小说“后会无期”。因此,《一次告别》的出现,也让读者充满期待。

  “准确点说,是篇叙事性杂文,大概2800字。”袁舒舒透露,《一次告别》讲的是韩寒读书时的故事,关于他的一位老师,关于他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会一路下滑,其中也提到了他的一段感情,面对喜欢的女孩子,希望跟她考进一所高中,努力学习……感觉有点像“那些年”。

  从新媒体到纸质书 韩寒的传统情结

  事实上,今天的《一个:很高兴见到你》很容易让大家想起当年的《独唱团》。2010年,由他主编的《独唱团》首印30万册上市,之后创下200万的销售奇迹。然而,由于刊号等种种原因,这本备受关注的杂志出版第一期后遭遇停刊,同年12月,杂志团队解散。

  之后韩寒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赛车,直到去年6月, 韩寒发布了APP阅读应用“ONE·一个”。 在内容上,它强调的是“复杂世界里,读《一个》就够了”,延续了韩寒简单而不羁的个性,每天就是一篇文章、一张图、一句话、一个问题,安安静静躺在那里等读者去看。

  “ONE·一个” 上线不到24小时,就超过众多热门游戏与应用,成为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一年后,它的用户达到了800万,有消息称,它已实现盈利。

  既然在新媒体领域正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还要回归传统的纸质出版?

  对于这个疑问,韩寒在《井与陆地,海和岛屿》的序言中作了回答:“我总觉得,所谓的存在感是一种断电了以后还能使用的感觉。在书里看文字和图片,总是更容易感动我。”

  这也让记者联想到了半年前《我所理解的生活》上市之际,他在微博中提到,“文字是走过的道路,书是文字的归宿”——这也足以看出,韩寒对纸质书充满情结。

  既然是充满情结的事情,大家自然不敢懈怠。袁舒舒透露,纸质版光书名就想了好久,甚至还发起过有奖征集,直到有一天消息来了,说韩寒有了主意,这才有了“很高兴见到你”。

  “这句话本身就是见到陌上人时,我们的礼貌性问候。”在袁舒舒看来,作为文艺MOOK书系的第一部,这是最适合的名字。

  值得关注的是,《一个:很高兴见到你》只是“一个”系列计划的第一部。袁舒舒表示,他们的理想进度是一年出5本,至少要保证春夏秋冬每季出版1本。每期只会严选30篇以内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均来自于APP读者中最被关注、人气最高的写作者。

  “愿这些书是一条溪流,最终会流进大海。在陆地的人总是想看见海,在海里的人总是想遇见岛,在岛上的人总是想去陆地。”听着韩寒的这番文艺腔的表述,不知道有几个人的胃口被吊起来了。

  部分章节抢先读

  我们一起谈谈这个世界,谈谈这个世界里的我们。

  陈坤:韩寒

  陈坤:我一直在看你的眼睛,思考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温和的表象,是如何流露出那样锋利的文字?这是我很感兴趣的。

  韩寒:因为我把所有不伤害人的话全都说出来了,把伤害人的话全都留在了脑子里,半夜回家可以写。

  陈坤:我们的区别在于,我把所有伤害人的话都说出来了,把不伤人的话留在脑子里。所以今天的谈天,你也许不会说出真话。

  韩寒:你讲了一句万能的话, “你永远都没有说出最真的话”,这句话永远都是有道理的。真话其实是一定要说的,但最真的话,往往会给人带来伤害。

  ……

  韩寒:我觉得你非常适合我们的《一个》,我一定要邀请你来写一篇文章。

  陈坤:其实,我就是一演戏的……

  韩寒:你如果长得不那么好看的话,一定是个优秀的作家。

  陈坤:你竟然鄙视我父母送给我的礼物!但是真的,我们被一个又一个的框架束缚着,在打破它们的时候却又那么无力。可能一个人本来是自由地生长着,随性而为,并且心里面有劲儿,是一些社会需求或者人为力量把这样一个人往上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要把这样一个形象拉下来呢?为此,我们身边聚集了一群“心怀叵测”的人们。

  韩寒: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了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话语权也是权力的一种,是对权力的另外一种膜拜。因为任何人都会拥兵自重,再谦逊的人也会如此。很多人会把这种话语权不断放大,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去打击他人,党同伐异,铲除异己。就像我一篇文章里写的:“一般人都会认为存在即是合理的,但有些人会认为,你存在得比我好,即不合理。”他们不会把目光的焦点放在“我要存在得比你更好”,他们想的办法是“我要让你存在得不好”,其实我们每个圈子里都一样。(记者 李闻莺)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