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罗多弼:中国文化太悠久 不必在乎国外的承认

2013年08月09日 16:29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罗多弼上世纪70年代曾担任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此后成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及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院长。不过,他最为中国人熟悉的一个身份却是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的弟子。由于马悦然弟子的身份,让罗多弼对成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说,他在老师那里听过很多有关成都的故事,来到成都后,发现这里是一个活泼的城市。

  言及令无数国人痴狂的诺贝尔文学奖,罗多弼认为,中国文学作品近百年来无缘诺贝尔文学奖,皆因瑞典人对之了解太少,“这是瑞典文学院颁发的一个奖,18个评委中了解中国文学的只有一个马悦然,结果可想而知。”不过罗多弼透露,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现在翻译到瑞典的中国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像阎连科、余华等当代作家的作品,如今已开始在瑞典书店销售。”

  去年莫言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国内媒体和网友对此的关注长达数月。对此罗多弼认为“太过了,只是情有可原。”他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积贫积弱,中国的知识分子过于重视国外的奖项,希望能够通过西方的承认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根本无需如此,因为你们的历史文化太悠久了,何必在乎国外的承认?”

  罗多弼说,自从他跟着马悦然学中文以后,就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到惊叹。仅以四川为例,他就读过郭沫若、李劼人的大量作品。后来,他又爱上了北岛的诗以及阎连科的小说。所以,他认为“中国人完全可以为你们的作家骄傲,不必在意在国外是否拿奖。”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