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评论家座谈 坦言:"文学鲁军"作品更有厚重感

2013年08月30日 14:1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于新国展举办,文学大省山东21位知名作家集体于中国作家馆亮相成为展会亮点之一。昨天,“文学鲁军”与首都作家、评论家进行座谈,对于孔孟之乡带来的文学与文化思考,多位专家认同其作品中的厚重感、对人性的挖掘及较强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如在著名山东作家莫言、张炜等人作品中表现的那样。著名评论家胡平表示,山东作家敢于描写苦难,构成了作品的厚重和深度。

  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对文学来说,最根本的一点仍然是要比对人的认识。我们过去对人的理解是很狭窄的,只讲积极性,不讲人性;只讲单一性,不讲复杂性;只讲理性,不讲非理性等。新时期以来的解放思想对人的理解上有重大的突破,比如张炜的《古船》写生存,写苦难,但它最重要的是写出人的自觉。此外,民间视角、民间资源,民间性构成了齐鲁文学特色,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而因为他们是孔孟之乡,道德理想加大了对人性的挖掘,所以很多作品在道德和历史当中产生一种矛盾。文学和道德、历史和道德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注入强烈的道德激情和道德追问可能会使作品有强大的魅力。

  胡平则表示,“文学鲁军”风格讲究作品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主要就是历史感,还有社会内涵。文以载道也有它积极的一面,这里边的“道”主要就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换成现在的说法是人的良心、社会责任感。我们1980年代有一度曾经对山东作家的道德感有一些非议,觉得保守,但是我们今天再来看,却有了新的认识。

  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接地气可能是山东作家的共性,既接地气,又有距离,这又是一个特点。什么叫有距离?它不是说完全去拥抱当下生活,而是保持了一个应有的距离,一种观察、反思、审美。(记者 刘婷)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