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姜文对话德电影大师施隆多夫 不拍好莱坞商业片

2013年10月14日 08:55 来源:南方网 参与互动(0)

<p> 施隆多夫称姜文是“哥们儿”,姜文则称施隆多夫是“贵人”。二人因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结缘。 张枝摞 摄(歌德学院供图)</p>

施隆多夫称姜文是“哥们儿”,姜文则称施隆多夫是“贵人”。<p> </p>

  首届德国电影节于12日晚在北京开幕。本届电影节荣誉主席、德国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率代表团来华访问。与中国导演王全安、张雨绮等一同出席了前晚的开幕式,昨日又携带他的经典之作《铁皮鼓》以及新书《光影·移动:我的电影人生》与中国影迷见面、交流。因《阳光灿烂的日子》与施隆多夫结缘的中国导演姜文昨日也短暂现身,他透露与施隆多夫相识多年,并鞠躬感谢对方在关键时刻“搭把手”让他的导演梦实现。而施隆多夫也向南都记者透露,当年电影的一个片段就让他笃定“姜文,我们是哥儿们!”本届电影节将于12日-26日先后在北京、成都、深圳和沈阳四地展映十多部德国电影,并特别安排“沃尔克·施隆多夫回顾展”,包括《铁皮鼓(导演剪辑版)》、《推销员之死》、《乱世启示录》等多部经典影片。

  施隆多夫&姜文因《阳光灿烂的日子》结缘

  施隆多夫1979年的导演作品《铁皮鼓》在德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席位,影片为他赢得了联邦德国电影最高奖金碗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殊荣。他的作品多以关注德国当代社会现实和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见长,被誉为“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他与中国电影也有渊源,曾是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合作制片人,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上帮过大忙。

  施隆多夫难得来到中国,据悉,此次能让少露面出席活动的姜文出来,也是施隆多夫亲自电话邀约的。说起两人的关系,施隆多夫回忆起来充满趣味,他说当时一个法国朋友打来电话,问他能否给一位中国导演的片子后期制作提供帮助,“然后这个年轻人就带了一箱子录影过来。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好几个月的时光。那时姜文特别年轻,特别有使命感。当时电影给了我震撼一幕,马小军躲在床底下,看见美女露出一双细腿的画面,感觉就像女主角没有穿衣服一样,充满性感味道。我一看到这个场景就说,姜文是哥儿们。”

  尽管姜文昨日只露脸15分钟,但他也在现场话忆当年,并称施隆多夫当年的帮助让他终身难忘,“是我做导演第一次碰到的贵人。”他在现场还特别提及《铁皮鼓》和《推销员之死》,“《铁皮鼓》确实好,确实是前所未有的电影。《推销员之死》也非常好,因为那个电影正好赶上我在读书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一旁的施隆多夫重提当年带给他震撼的性感画面,还开了个玩笑,“《铁皮鼓》没有性这方面。”姜文回话:“我觉得他那种幽默非常与众不同的。不觉得吗?我觉得像奥斯卡那个人物。”现场主持搭话称“很黑色幽默”,姜文一本正经回应说:“我分不清什么颜色了,就是特别幽默。很少看到有电影那么的幽默。”

  随后,姜文自己提出需要离场,目前正在怀柔片场忙拍摄的他表示需要赶回去继续工作,认为应将更多时间留给施隆多夫。施隆多夫和主持人都有意让其谈多些呆久些,不过姜文导演看来心系片场,问题都简略带过,和朋友一个拥抱后便离场。

  到中国感觉自己渺小,不拍好莱坞商业片

  早在2005年,施隆多夫就曾造访中国。那时的他还曾感慨说踏入中国,自己好像就变成了《铁皮鼓》里的小奥斯卡。今年再度来到此地,他笑言仍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中国太大了,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中国在地域、历史都称得上是大国,《推销员之死》中阿瑟米勒曾写到,每个美国人在床上醒来的时候,都会觉得美国太大,而自己太渺小了。因此,小国的公民常常感到自大,像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国,人们老觉得太渺小。我很难想象在13亿人口的国家当公民是什么感觉。”

  施隆多夫至今已经执导超30部影片,尽管不少作品闻名于世,但是仍被视为是“冷门”的导演。而他前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自己不愿意做主流电影。他笑说多年来也没有接到商业片子邀约,“好莱坞的制作人见到我跟见了鬼似的!他们这个鼻子,味觉非常好,老远就能闻出你是什么类型。这就是我们知识分子所坚持的骨气。我都是拍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他们在平常事件中流露出不平常的事情和感动。好莱坞的商业片我也不想做。因为你不能请一个钢琴家去演奏打击乐。”

  另外,他也谈及了个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片子带有强烈的民族烙印,而现在好莱坞片子变成多元化,偏全球化,已经看不出民族性。全球化的艺术很难操作,因为艺术来自灵感,而灵感跟自身环境相关联,生活点滴才是灵感来源。电影只有描写具象、地区、人们亲身感受的东西,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记者 朱燕霞)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