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公版书翻译乱象:书名不同译文有优劣

2013年10月23日 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短短几年间,战地摄影家卡帕的回忆录,已经至少出了五个不同版本、不同书名的中译本,这也许是1954年已辞世的卡帕的幸运。

  近日,卡帕回忆录又推出了最新中译本《颤抖的镜头——卡帕自传》,该书书名与以往版本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让一些读者误以为这是一本全新内容的图书,结果买回家才发现,跟以前自己买的另一本书差不多。公版书翻译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

  错掏腰包读者叹“活该”

  最新推出的这本《颤抖的镜头——卡帕自传》,由金城出版社推出,该书三分之一内容为卡帕的自传,余下为卡帕拍摄的照片。

  网友“黑眼睛姑娘”吐槽道,买到《颤抖的镜头》后,看完第一段就觉得眼熟,“把以前买的那本《失焦——卡帕战地摄影手记》翻出来一对比,果然是不同翻译、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同一本书。”错买了这本书,这位网友对此自我检讨说,自己是因为没仔细看介绍而轻信了中文译名,“关键是两本书封面上都有斗大的‘Slightly out of Focus’几个字,我居然视而不见,算是活该了。”

  市面上“卡帕”一书至少有五种不同版本,最早面世的是2005年3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失焦——卡帕战地摄影手记》,同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焦点不太准:卡帕“二战”回忆录》,2010年八方股份有限公司又出版了《失焦——罗伯·卡帕“二战”回忆录》。去年,漓江出版社再度推出《失焦——卡帕传》;而最新的版本由金城出版社近日出版,名字则变为《颤抖的镜头——卡帕自传》。

  书名不同译文有优劣

  细看这些书,发现译文也有区别,不过,以最新出版的版本来说,在译文上似乎不具有任何优势。比如,漓江版书中头一句话是“绝对没有必要再清早即起”,而在金城版里,是这样表述的:“现在不必早起了”。此外,为了表现卡帕的落魄、失意,漓江版如此写道:“电话铃不响,我便不想动弹”,而金城版是“电话不响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动的”。漓江版读起来更简洁、更有味道。

  卡帕回忆录中,其中有章节涉及到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有一章写的是卡帕登上了美国蔡斯号,但在描述战前早餐这一情景时,不同版本的表述也不同,金城版写道:“但是战前的我们好像都没有什么胃口,大部分美味都剩在了盘子里。”而广西师大版的翻译是:“但我们进攻前的胃口都被其他事情占据了,所以大多数美食都留在了盘子里。”后者的意味更丰富。

  还是在这一章节,一些名词的译法也截然不同,广西师大版里的“进攻驳船”,在金城版就变成了“登陆艇”;广西师大版的“升降机”,在金城版是“起重机”;出现在广西师大版的“家信”,在金城版里是“遗书”。当然,对于读者来说,到底哪个更准确难断定。

  随意改书名其实是下策

  按理说,一本外文书出现五个中文版本,并没有什么稀罕的。卡帕回忆录创作于1947年,卡帕已于1954年离世,因此他的这部回忆录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公版领域,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可以自由翻译、出版这本书了。

  但作为一部已经堪称经典的回忆录,竞相出现不同书名,意在何为?漓江版和人文版卡帕回忆录译者张炽恒介绍,经典图书有不同的名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不同时期译法有所不同,像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曾被翻译成《战地钟声》。二是出版社故意为之,“就经典而言,书名往往统一、固定,《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版本很多,但书名从没变过。”因此他认为,出版社频繁更换书名,完全是为了商业利益考虑,为了夺人眼球而采取的营销策略。

  张炽恒认为,按照英文版原书名来看,翻译成“失焦”或“焦点不太准”都合适,但“颤抖的镜头”就译得和原意相差很远,显然是出版社故意为之。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主编褚盟也认为,这是出版社一种无奈的做法。“现在出版社缺少好的选题,不得不投入到公版书领域,但为了增加与同类图书的竞争力,难免从书名上动心思,而出此下策。”

  在褚盟看来,对于经典之作,随意改动书名是对经典的一种不尊重,“不断重复推出经典公版书,不该总在书名上下功夫,而更该在装帧、导读,以及翻译的修订上做得更精。”

  建议

  首译者原创书名应得到保护

  我们允许有不同的翻译成果存在,但更需要有合理的机制出台,以保护原创创意。而对首译版书名、知名书名予以版权保护就值得提倡,这样做至少能避免给读者带来麻烦。

  书名与作品一样是著作权人思维创作的成果,理应同等给予版权保护。但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并不保护书名,结果是,没有纳入保护范围的书名往往被人“合法”地侵犯。

  我建议,首译者如果尊重原著,译文优秀,就可以到版权机构登记书名,并经过版权机构认可后,进入版权保护程序。有了书名的版权保护,将会避免这些年盛行的随意篡改书名、恶搞书名,甚至一些大肆跟风、恶意傍书名的出版乱象。

  ——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

  支招

  买公版书看译者,盯出版社

  现在公版书翻译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按照我的经验,如果读者能到实体书店购书,完全可以多花时间慢慢翻看一下,文字感觉的优劣还是能辨别出来的。如果在网上购书,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译者的情况,虽然不算完全准确,也会有所帮助。此外,出版社可以在书上增加译者的介绍,敢于介绍,至少说明译者还不错。

  此外,一般不要买所谓改写、编译的书,多人合译的书买起来也一定要慎重,厚一点的书二人合译还可以接受。

  ——《泰戈尔诗选》译者、翻译家张炽恒

  读者尽量选择有品牌的出版社、有专业资质的出版社,在翻译图书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 记者 路艳霞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