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温家宝卸任总理后首次出书 谈教育回忆童年(图)

2013年10月31日 16:4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上午,《温家宝谈教育》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收入了温家宝同志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间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演讲、通信、谈话和调研纪事等80多篇,收入照片、影印件50余幅,约50万字。有些文稿系首次公开发表。

  温家宝曾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2010年3月,新华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其中收入了温家宝两次在线交流以及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独家专访的内容,同时收入与这三次活动有关的侧记文章。《温家宝谈教育》是温家宝卸任总理后首次出书,引来不少关注。

  《温家宝谈教育》是温家宝卸任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书中的某些文稿是过去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据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介绍,从2008年的夏天开始,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为这本书做编辑方面的准备工作了。之后正式成立了专门的编辑组,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这本历时五年的书,书中多篇文稿都是温家宝亲自动手对不少文稿做了核正。

  黄书元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回忆说,今年3月,温家宝将出版社编辑组的主要人员请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他当时穿着便装,脚上还穿着布鞋,非常亲切。温家宝对他们说:“教育涉及的面太广了,很多问题确实需要花大力气抓,出版社整理好的书稿我都认真看了,总体来讲比较满意。”

  编辑组还在现场展示了温家宝亲笔用粗钢笔写的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孩子们 献给教育事业 献给祖国未来”。

  童年

  我于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据说是从山西来投奔这里的温氏家族的。因为家里穷、没有地位,温氏家谱始终没有把我们家列入其中。

  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我记得,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开一个小药店谋生,家里还种着几亩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时,我坐在板车上的玉米堆里从地里回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妈妈对我讲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日本侵略者将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杀死无辜的平民。当时,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坚壁清野”,放火烧了宜兴埠。我的家连同爷爷办的学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药店,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家逃难到天津城里,住在救济院。外婆在逃难中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孩提时代,她抱着我,我常常揪她的头发,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个不眠之夜。解放军包围了驻扎在救济院里的国民党军队,当晚进行了激战,手榴弹扔进了院子里,家里人都害怕得躲在床铺下,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在我上小学、中学期间,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此后,他多年没有戴过手表。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实习记者 陈梦溪)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