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研究团队研制出“隐身衣”(图)

2013年11月11日 10: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日前,我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领衔的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并用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在2006年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但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隐身器件理论上只能够在某一个电磁频率上实现完美的隐身效果,很难在较宽的频段实现。此外,隐身衣的参数复杂,若要在可见光频段实现隐身需要精细的纳米加工精度,对工艺要求非常苛刻。

  陈红胜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由于人眼对光线的相位和略微延时并不敏感,陈红胜团队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朱 涵)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