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2013年11月20日 1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昆明11月20日电(马骞 胡远航)传统市场不再,传承链条中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亚洲各国的“非遗”正在消失,不少传统技艺濒临消亡。20日,来自柬埔寨、韩国、泰国、中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专家在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上纷纷支招,分享“非遗”保护之道。

  (小标题)中国: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最重要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说,近年来,“非遗”保护掀起热潮,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根本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举例称,丽江古城其实也是在无意识中保护下来的。“当地88户重点保护民居,居民们真正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才重要,而不是出去让伪民俗进来。”和少英称,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是很好的现象,而保护观念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将“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深入到村民和当地官员的意识中。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非常之快,而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他们和他们的文化却迅速被城市所同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对城镇化给非遗带来的影响很是担忧,他说,农村人口和他们以前生活地区的文化被认为是“落后的”,于是“新城市居民”这一身份便让他们与之前的生活和地域文化形成断裂和脱节,城市文化成为他们新的追求。“但是几乎所有非遗都产生于农业文明社会,他们进城后,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农业社会文明都面临灭绝的境地”。田青坦言,新城市居民应摆脱“乡土文化是落后的”这一观念,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这些文化才是民族的DNA。此外,政府也应当为文化的发展预留空间。

  (小标题)柬埔寨:从“草根”层面加强传统文化认同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窟的所在地,柬埔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柬埔寨文化部副部长萨姆瑞英·卡穆萨称,在柬埔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30多个少数民族拥有许多珍贵的包括工艺美术、传统歌曲、音乐、舞蹈、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现在柬埔寨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对文化遗产保护有负面影响。但柬埔寨已经积极开展文化艺术领域的写作研究,加强文化艺术人力资源建设。”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萨姆瑞英·卡穆萨认为,应该从“草根”层面加强传统文化的社区认同,鼓励社区来承担基层文化艺术保存和发展,并将艺术文化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亚洲各国甚至是全世界应该制定相关机制,提供更开阔的交流平台。

  (小标题)韩国:丰富亚洲文化应从国家层面进行交流

  “21世纪,文化将是支撑创造生活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院长朴光武说,亚洲文化的主流角色,拥有独特文化的韩国与中国和日本一道引领东亚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漫长的历史中,韩国因为战争而无奈地失去了很多文化,韩国文化的传承也因此中断,但韩国一直没有放弃文化振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韩国的工业得到长足进步,文化也随之振奋。”

  “文化有很多正面的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文化遗产被更多认可,将会增强文化竞争力。而对亚洲文化的丰富,应该从国家层面进行交流。”朴光武称,文化交流不应该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本质。不同的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对振兴本国文化也有帮助。“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人民之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这关系着亚洲的和平与繁荣。”

  (小标题)泰国:列“非遗”保护清单

  比起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问题更为艰巨。泰国文化部文化促进司文化官员凯蒂波恩·柴布尔在分享泰国保护“非遗”的经验时介绍,泰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于2005年,由泰国文化部下属的文化推广部发起。在此之前,泰国文化推广部已经启动了一个名为“民族艺术家”的项目,提名并奖励那些在文学、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三个主要领域居功至伟的艺术家。文化推广部至今已经奖励了237位民族艺术家,以支持和奖励他们创作作品,并让文化遗产在艺术家中代代相传。

  2005年起,泰国文化传播推广部开始进行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列工作,清单在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网站上发布。“迄今为止,泰国文化推广部已宣布国家认定的知识文化遗产共218项。而我们目前正致力于起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案》,以此提高本次居民和社区对本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对泰国文化的自豪感。”

  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是“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代表还就“亚洲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亚洲各国文化艺术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探讨,并围绕搭建亚洲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学术合作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开创机构合作新局面等具体合作事宜进行磋商。(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