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觉自己体内有个小中国人

2013年12月03日 17:02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勒·克莱齐奥在武大珞珈讲坛上演讲。(通讯员 彭年 何准 余静静 摄)

  200个座位的武汉大学新图书馆报告厅,11月29日下午挤进了600多名听众,大家都想一睹文学大师的风采。“设想如果书籍不存在,设想一千多年前中国没有发明印刷术,可以大量印刷书籍的活字印刷术也没有传到欧洲……”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73岁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以这样的假设,开始了以“书籍:探索之舟”为题的演讲。

  讲台上,勒·克莱齐奥时不时用左手食指按住太阳穴,他灰白头发、瘦削脸庞,表情严肃而认真,几乎没有笑容。

  他说:“你们或许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假设,但是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在过去确实存在过。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书写的文字,有非常灿烂的文明,当时却未能发明印刷术,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这些文化非常脆弱。比如说一场飓风、一次大火,一场宫廷叛乱,或者仅仅是书虫咬、家鼠啃,手抄的内容都会轻易被毁,文明就会中断。”

  那我们当代的文明,是不是有所不同呢?如果书籍不存在,我们的文化也会如此脆弱吗?

  勒·克莱齐奥自问自答:“如果印刷的书籍不存在,那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我们多数人都可能还是奴隶,可能在对科学,甚至是对书写的无知中长大。在我们今天看来,构成人类本性的大多数情感,都会在奴隶般的生活的绝望中被禁锢和枯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尤其会变成一道遥远的幻影,只是一道模糊而深奥的夺目光彩,如同海市蜃楼。”

  他这样表达对书籍的尊重——“书籍是我们最崇高固有的一部分,就像汉语里所说的,书籍就像一片海洋,在大海中航行,读者可以获得乐趣,增长学识。”“书易读、无需电,方便携带与整理,我们甚至可以把书装在口袋里。书是忠诚的友人,不会欺骗我们。现在电脑和虚拟书籍的到来,为知识的长存再次提供保障。”

  他这样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在读《四世同堂》和《水浒》时,发现自己的体内还有一个小中国人。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毛里求斯,那里有很多中国人,我爸和家人都喜欢吃米饭,所以我也吃米饭,我和中国文化非常亲。”“如果说中国还教会我什么,那就是平衡之道。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发展很快,在这高速变化中,仍然能够将过去的遗产和将来的发展进行平衡,这是全世界都该向中国学习的一课。”

  对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勒·克莱齐奥表示祝贺,他说:“通过书籍对知识进行普及,就形成了一种象征,这一象征就是大学。正因如此,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庆典可称为全人类的庆典。没有大学滋养和维系的记忆,没有探索所必须的知识,我们都会成为精神的孤儿。”(记者 别鸣 实习生 宋雨蔚)

  ■链接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GustaveLeClézio),法国著名文学家,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