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教材出错屡被质疑,何不改革“编写机制”?

2013年12月18日 11:29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小学语文课本上,多处课文配图出现史实性错误。”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刘朴兵表示,这严重误导了孩子,显然是不应该的。

  在翻遍了小学6个年级共12册语文课本后,刘朴兵将违背历史的配图错误总结为六大方面。按照社会生活习惯历史沿革实际,战国人吃上葡萄,三国时用上桌子显然是违背科学事实的。人教社的教材中发现错误已不是第一次。就在上月,郑州老师彭帮怀发现人教版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初一)有文字性错误,共30多处,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

  教材应该是最权威最严肃的出版物,也是最不能容忍错漏的出版物。但为何现实中教材却出现错漏的“硬伤”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编写者的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传统教材编写程序一般是由专门的编写组编写,然后由专门的审核组把关,最后由有资质的出版公司印制出版。在此过程中,编写选辑内容的不公开、教材的使用主体——师生的意见建议难以抵达、缺乏公开检验与审核等无不让教材编写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毫无疑问,这是导致教材出现错漏“硬伤”的根本。

  杜绝和遏止类似的教材 “硬伤”,最主要的办法,首先是对现行教材出版把关审核“严肃化”,对现行的教材编写出版行为和程序完善,实行开门编制教材,实现科学编排、公开选辑、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对成型的教材样本,可以邀请师生监督评价,达到透明编写和科学编写的目的。其次是建立健全教材编写印制问责机制。凡是没有履行透明编教材程序和引进监督提升教材质量的,或者出现印刷质量问题的,要依照问责规定,区分责任从严追究,让教材出版的参与者人人切实负责,层层认真审核,环环责任到位。

  (许朝军)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