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全国古籍普查:11375部新晋国家珍贵古籍(图)(2)

2014年01月16日 08:0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品典

  孤本重现,版本重断

  “11375部新晋国家珍贵古籍”

  随着普查的进行,好消息不断传来。2009年夏天,北京古籍保护中心团队就在面向市属单位的古籍普查中收获了一个新发现。

  在北京市一家单位的图书馆善本古籍中,普查团队发现了《周易集义》的残本。根据上世纪80年代编成的《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记载,该古籍是明代刻本。可前去普查的人员现场登记时却发现,无论是开本还是字体,抑或书中的避讳字,都显示出该书的宋刻本特征。这个疑问一直留在大家心中,待这家图书馆内的善本全部整理登记完成后,几位普查员又广查工具书。终于,他们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李致忠的《宋版书叙录》中找到一丝线索,这本书中提到收藏大家傅增湘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记录过一套残本《周易集义》。再去找傅先生的书,发现他看过的这套《周易集义》的许多特点以及该书多年来的流传过程,恰恰与眼前的这部一致。很快,经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多位专家的现场鉴定,这套古籍最终确定为南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魏克愚徽州紫阳书院刻本。此前业界一直认为《周易集义》宋刻本传世的仅有一部,存于国家图书馆,而新发现的这部经专家鉴定认为,虽为残本但品相较之国图藏本更佳,版本价值也更珍贵。

  在古籍界,每一部宋版书的发现都是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李致忠介绍,北宋书业繁荣,但金入侵北宋时将大量版片“捆载北还”,后来金被蒙古攻打时,这些书籍版片损失殆尽。南宋刊刻书籍时,只能从民间收集北宋版书籍,再翻制版片才行。我国大陆所存宋刻本古籍一共也不足2000种。

  古籍普查的广受关注也引起了高校、文物、宗教、医学,甚至军事领域的积极参与。首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之一的军事科学院就在普查中,将讲述火攻兵法的《五火玄机》等孤本兵书和罕见的古代战争阵法图等呈现在人们眼前,大大丰富了古籍种类。“经国家四批评审,已有11375部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张志清介绍。

  山东省图书馆还从十多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图书馆中发现了古籍,令图书界倍感振奋,想不到这样的基层单位也有古籍收藏意识。而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全社会重视古籍的感召下,开始大量收藏古籍,欲建藏书楼。收藏了诸多中文古籍的北美地区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伯克利、芝加哥的东亚图书馆,也纷纷伸出橄榄枝,希望将所藏古籍与中国的古籍普查进行联合编目。

  经过长达7年的全国古籍普查,和2007年相比,全国古籍保护人才已从不足100人上升到700多人,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员从不足500人上升为2000人;普查发现收藏有古籍的单位从890多家上升为2800多家。截至目前,通过普查,已能估算出1912年以前的存世古籍达20多万种、45万余个版本,古代典籍的文化家底正在逐渐清晰起来。

  观点

  古籍普查不应忘了书版

  佛教、敦煌学、目录学专家 白化文

  全国范围的古籍普查现已进入“收官”阶段。这是我国历朝历代都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欣逢盛世,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完成了。再下一步,应该重点走哪一着棋?一孔之见以为,不可忽视古籍的“母亲”和“姥姥”。

  古籍,除了抄录出的抄本以外,都是发明印刷术的中国人用刻本、活字本、木版水印本等印出来的,中国印刷术及其书版,应该说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某些国家印本书籍的“母亲”,而印刷制版工匠则是它们的“姥姥”。

  中国纸寿千年,好纸还不止千年。图书在图书馆等处受到保护,一般说可保无虞。可是,书版是极容易蠹蚀的。我因工作需要就曾存有一块书版供课堂上展示用,因保管不善,现已蠹蚀成粉末状。各种铜、木、瓷、泥等活字,以及饾饤版,保存更难。全国现存各种书版究竟有多少、保存现状如何,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现在市面上书版交易活跃,有的抬高到十几万元一块。如听任流失,后果堪虞。我建议,应迅速开始书版的普查,改善其保管条件,并由专人立即编目。

  我国传统印刷术的传承在于工匠,他们是古籍的“姥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现在应该培养能熟练操作刻字、印刷、装订的新一代工人,不能断档!还得大力培养和扶持懂得中国土法造纸、制墨等技术的工匠。培养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有活儿干,在工作中培养与锻炼。

  可能有人认为,这岂不是在搞倒退。不过,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还是这样做最合适。例如,北京邦普公司影印汉文版《乾隆藏》,补版占全藏约四分之一左右。补版参照了20世纪80年代文物出版社影印的《乾隆藏》。但根据照像补版,风格与原版刷印的那一部分极有差异,只得不顾成本采取补刻,才能使全书刷印出来的风格基本一致。现在全国残存木版颇多,广陵书社就利用所藏刷印过一些。遇有需要补版处,也以用此法为宜。此外,如果再印一些如《续续古逸丛书》之类的书,不妨也用此法。从培养工匠的角度看,这是现时较易执行的办法。至于刻印新书,那是最好的,但得看机会了。

  后记:在白化文等学人的呼吁下,书版这个类别即将列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全国也将逐渐开始书版现存状况的普查。

  发现

  《扬子法言》

  曾成贪官非法牟利工具

  辽宁省图书馆普查到的宋刻本《扬子法言》,是一部颇具戏剧性的书。南宋时期的这部书刻于浙江台州,刻工却是宁波的著名工匠蒋辉。原来,蒋辉刻工高超到可以刻假币,终因刻假币入狱,被发配到台州监狱服刑。当时担任台州知府的唐仲友是个学问高但才德浅的人,就请蒋辉为自己再刻假币,也请他参与刻“三子”,即《荀子》、《扬子法言》、《文子》。唐仲友用公款刻“三子”,却将售卖所得中饱私囊,曾被朱熹上奏弹劾。辽宁省图书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善本普查中,仅将这部书登记为宋刻本,却未能注明其为台州本,而这台州本之妙也值得一说。台州本“三子”是按照北宋时期国子监的版本翻刻的,这个版本校勘严格审慎。因北宋古籍存世极少,台州本也就帮助人们得窥北宋国子监刻书面貌,为历代藏书家和版本学家青睐。

  地级市图书馆找到

  宋版《四书章句集注》

  江苏最北边缘的地级市图书馆徐州图书馆,竟然在普查中发现了一部宋刻本,令很多大图书馆惊讶和羡慕。原来,在汪伪政权时期,徐州曾是汪精卫设立的淮海省首府,当时的徐州图书馆贵为省级图书馆,很注重收藏古籍。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徐州图书馆约有10万册古籍,到此次古籍普查之前已陆续整理登记出6万多册。其余被认为书品不佳、版本平常的3万多册就堆在一间老屋子里。有一天,在这堆不被重视的旧书中,普查员朱志民发现了《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一册,虽然封面陈旧,可里面印刷精美,而且字体端庄、纸张细润、墨色清纯,一派宋版书气象。继续翻检,普查员竟然在这间老屋子里发现了整部《四书章句集注》,总计28卷。一个地级市图书馆真的会藏有宋版书吗?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确定,审慎起见,这部书等了两年才被正式上报给国家古籍中心,没想到一经上报,就被验明正身,成了一个惊喜。

  《乖崖张公语录》

  隐含书商愿望

  说起南京图书馆普查过程中详细编目的《乖崖张公语录》,很多人都感兴趣,因为它曾是著名私藏机构过云楼的藏书。过云楼藏书现如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菲,甚至一部就可以达到2000多万元。张公,说的就是宋朝名臣张咏,据传他也是中国最早纸币“交子”的发明者。由于此人施政方法独特,他的语录才得以流传于世。曾经,张咏被派往四川弹压农民起义,他按照名单把参加起义的人都找来之后,将他们全部释放。他的“贼能挟民为贼,我能还贼为民”就成了一句语录。张咏与宋朝名相寇准是好朋友,竟能直言寇准当官太早,学术积累不够,应该加强学习,令对方深以为是。如今普查中为世人关注的这部《乖崖张公语录》,是南宋书商刻印的单行本,相比张咏的全集所收语录更全。有专家揣测,当时南宋书商单独刻印张咏语录,许是期待这样的官员能更多一些。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