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无臂老兵"朱彦夫坚持写日记60年 书写生命之歌

2014年01月21日 15:54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仇成梁摄

朱彦夫残躯的煎熬和内心的强大形成了强烈反差

  

朱彦夫年轻时的日记里,到处是他造福社会,实现自我的心迹

  “捆得再紧点、再紧点”,一个特制的钢夹扎在朱彦夫的残臂上,他会让旁边的亲属一点点拧紧螺丝,直到夹子深深扎进肉里。然后,一笔一画、一勾一捺……他就是这样靠残臂书写的。

  昨天,本报报道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故事,引来不少读者赞叹连连。

  记者偶然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彦夫写下的日记,字里行间呈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他。在文字的世界中,朱彦夫从来不认同自己是个无用的残疾老兵,在这里,有他对百姓乡邻的热爱,有他造福社会实现自我的信心。 

  “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1963年12月

  写下这句话时,已经距离朱彦夫失去四肢和左眼13年,但在这篇日记的始端,朱彦夫似乎在遭受身体和内心的双重煎熬。

  朱彦夫写道,“是死去好还是继续活着好?活着吗,艰难如山,寸步难移……小则吃饭穿衣,大则行走,都每每依次横在我的面前……”失去四肢和左眼时,他还不到20岁,医生断言,即使救活他的命,残疾也会摧垮他。朱彦夫想过自杀,寄生的生活似乎比病痛更煎熬。记者发现,朱彦夫在这篇近千字的日记中,不断揣摩生死的价值,并为之思索了半个多世纪。尊严,对于一个军人是何其重要,他放弃疗养院的生活,回到家,在第一次学会走路的地方重新开始。日记的最后,他这样记述自己,“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

  1996年,因为突发脑血栓,他的右侧身体瘫痪,当不幸再次来临,他曾再度在生死间做过选择。最终,他再次尝试拿起笔,经过几番努力,借用绑在左侧手臂上的笔,继续书写,这是生命的力量。

  “残废能够束缚人的肉体,但它不能束缚人的思想。我决心以一个健康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一个人的工作量。”——1964年11月

  1964年,朱彦夫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早已经是张家泉村的村支书。看着老家的乡亲生活贫困,他心里着急,每天都在村里奔走,他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心里思考的都是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天夜里,朱彦夫开始了残疾后平生第一次夜里独自上山,架着双拐,边走边察看庄稼的长势。逐渐,这成了他的习惯,坡度大的地方,他要卸掉假肢,跪着行走。

  又一个月夜,朱彦夫挪动着假肢,在村子里寻找水源,想起母亲说过,龙王庙那里有水,他便一个人来到三里地外的村东头。想抽支烟,却看到干涸的河床上有河水流过,他断定这里必定有地下水。第二天,他召集村干部,提出在龙王庙旁打一眼机井。张家泉村,自此在自家村里喝上了水。

  几十年过去了,在张家泉村,朱彦夫当年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张茂兴是原来的村主任,曾经和朱彦夫是搭档,“老朱在任的25年里,张家泉村第一个搞了夜校,第一个架了电,第一个整了寨田,第一个搞了水,1500米的渠道,还有第一个有了花椒园。”

  “思想软一分,困难大一倍,思想硬十分,困难去千斤。”——1966年5月

  朱彦夫曾在日记里反问自己,“我应当做个什么样的党员呢?经不住风雨吹打,欲坐温室吗?或因残废而侥幸原谅自己,让别人奉称(承)几句‘残废这样重,还能工作,真了不起’而徒有虚名吗?”

  他没有。他开始读书识字,四肢残疾,他却带着村里乡亲致富。

  年事已高,他辞去村支书工作,回家不久,却再次迎难而上,他要写书,用文字记录这种生的力量。他把棉被叠成方块,把两腿放在上面,把写字板放在大腿上,然后用嘴含着笔写,口水顺着笔杆往下流,稿纸就湿透了,写不了几个字,眼就疼。之后,又用双臂抱着笔写,时间一久,残臂的伤口处就疼。写错了,他就重新再写,无论在做什么,只要有了灵感,就马上写。写好的书稿,一张一张的挂在床前,每天都要仔细看一遍。

  家里人说,当《极限人生》写成时,最后顶多用了三分之一的字,那三分之二他不满意,都揉碎扔了。

  “人就要有志气,有理想,困难能大过我在战场上?人死都不怕了,什么都不怕了。”——家人回忆他说过的话

  朱彦夫被子女接到沂源县城,2010年左右,因为心肌梗塞,他的心脏又被放进了5个支架,身体几经折磨。

  年纪一大,朱彦夫常常会回忆起以前的事情,特别是那一场场惨烈的战争和死去的战友。他总觉得,自己能幸存,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现在有饭吃,有衣穿,这样的生活就该知足。

  在朱彦夫的家中,一切都是整洁的,他坐在床上,身体虽已经偏瘫,但依然会直直的坐着。一双假肢,还套着军鞋,他时刻都提醒自己,要以一名军人的志气活着。

  采访中,朱彦夫曾自嘲地说,“我现在特殊就特殊在,是消费专家,光吃喝了,干不了活。”

  2013年5月,张德良经县民政局协调,来给朱彦夫当护工。他说,朱老的脾气很倔强,性情很率直。“他很要强。他写的字不清楚,都是他念着,我再写一遍,然后再打印一份。但很多时候,他都不主动提要求,他有时会跟我说,‘用人难,求人更难,人活着得靠自己’”,张德良从心里佩服这名老英雄。

  如今,朱彦夫能移动的空间很有限,只有天气好的时候才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许多年前,他曾经爬上过泰山之巅,张德良说,朱老还在念叨想登一次长城,当一次好汉。

  朱彦夫,每天还在勾勾画画,续写自己的极限人生。

  日记摘录

  “这些天来,胃病又发作了,多么讨厌的东西!饮食渐少,体格弱。再这样继续下去就将影响工作了,该怎么办呢?”

  “不行,疾病也象(像)敌人一样,你不同它斗,它就不服软……要挺起腰杆,多锻炼、多吃饭,大口的吃,强制着吃……”

  “以前,每逢外出开会、检查生产经常磨破腿……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困难,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根本谈不上完成任务。再磨腿时,就咬紧牙关、迈开大步继续前进。”

  “一个人只要有生命,就会发光,就能以他所散发出来的光热,去改造他周围的自然环境。”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

  记者 陈心如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