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邵逸夫与金庸的“世纪之谊”:曾秉烛夜谈(图)

2014年02月01日 09:4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金庸

  邵逸夫

  蒋连根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影视公司开拍了一系列金庸武侠剧,开创了香港武侠剧的潮流。

  金庸称邵逸夫为 “半个世纪的老朋友”,邵逸夫称金庸“我的小朋友小查”。两人的友谊足足延续了半个世纪。

  金庸为邵逸夫写了 “影人小传”,署名“你的朋友”

  1946年,22岁的金庸从杭州到上海,先在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后被录取为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他在上海生活了两年,常去电影院看电影,最爱看“天一”电影的《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片,而“天一”正是邵逸夫家族在上海成立的影片公司。

  1948年年底,金庸被调派至香港 《大公报》。邵氏兄弟的“天一影业”也在此时迁往香港,建立了“天一香港公司”,由邵逸夫接掌。

  那时,金庸刚调入《新晚报》任副刊编辑,自己撰写影人小传和新片评论,邵氏电影是他评论最多的。有一天,他听说邵逸夫是个影迷,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电影,最高纪录一天看9部影片,不但看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也看别人的影片作为借鉴,金庸便打听了他的住所,不请而至。

  第二天,《新晚报》副刊“影人小传”专栏登出一篇《邵氏兄弟与白金龙》的文章,讲述了邵逸夫的生平。该文的署名“姚馥兰”为金庸笔名,是英文“你的朋友”的音译。

  初到香港,邵氏的发展并不顺利,遭“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夹击。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回港,以32万元买下清水湾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开始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

  有时,邵逸夫晚上有空,还会自己开车到街头的电影院去买票看电影。

  其实,他不光看电影,还注意看观众的反应。好的电影和差的电影,他同样注意看,因为他要了解,好电影究竟是怎样的好法,而差电影又差在哪里。所以,他看每一部影片都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瞪大眼睛注意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金庸也有这样的爱好和习惯,有几次,他与邵逸夫在影院门口相遇,见面一声招呼后就互相不搭腔了。

  这时候,金庸离开《新晚报》在长城电影公司当编剧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有一天,邵逸夫正在自家的样片室看样片,金庸有业务上的事情来找邵逸夫了,看他没闲着,样片又是他从没看过的电影,便悄悄地坐在离他很远的座位上,一边看电影,一边等待。没想到,此举让邵逸夫很冒火,关了放映机,把开门的秘书狠狠责备了一顿。原来,他看样片时,不喜欢有人来打搅。

  此事发生后,有一段时间,金庸不敢主动求见邵逸夫。

  毛泽东看李小龙的电影,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邵氏公司开始称雄香港市场,先后拍摄了一千多部电影,获得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邵氏的影院。

  金庸访问浙江大学时回忆起一件事:那是1974年,李小龙演的电影很风行,可内地没有,毛泽东想看,文化部分管电影的刘庆棠通过邵氏公司的律师向邵逸夫借影片。当时邵逸夫和内地没有什么联系,听说内地要借影片,吃了一惊,以为内地要批判他的电影。他打电话问金庸,金庸安慰他说:“怕什么啊,现在尼克松都到了北京,你为什么不能够以电影为纽带,和北京搞好关系呢?”听了金庸的话,邵逸夫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一路寄往北京。毛泽东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1976年,楚原执导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大受欢迎,与此同时,佳视制作的金庸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也家喻户晓,由此掀起了影视界争拍武侠电影的风潮。

  1979年6月底,邵逸夫递话邀请金庸到单眼佬茶社喝茶。邵逸夫说:“真羡慕你的高瞻远瞩,将武侠小说的方场搬向了台湾,又对着了内地的口味,哎,小查,如果说六叔现在想搭上你的末班车,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六叔指的哪方面?”金庸端起茶水喝了一小口,笑吟吟地说道:“是电影还是电视方面?”

  “当然是电影电视全要了!”邵逸夫嘟囔道:“你不是不知道我早就想拍你的武侠电影了,连李翰祥也被我请了回来。”

  金庸早等着他说出此话,过去他凭借《明报》推出武侠小说,如今欲将武侠小说打进内地,靠几份报纸是没啥大作用的,只有依靠电视电影去开拓内地这个大市场了。

  金庸无法忘记那次九寨天堂酒店的“秉烛夜谈”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电视明珠台和翡翠台,制作的高质量电视剧集纷纷出笼,雄视港岛,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鹿鼎记》是金庸大侠的封笔之作。金庸说他自己的作品中最喜欢的就是《鹿鼎记》,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韦小宝。邵氏电影公司由华山导演了电影《鹿鼎记》之后,香港无线先后推出了40集和45集的两个电视剧版本,由梁朝伟和陈小春饰演了这两个版本的韦小宝。

  十年后,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影视几乎同时热闹于中国内地,邵逸夫也开始与内地打交道。

  2004年9月23日晚,一场极具意义的会面在九寨沟出现,邵逸夫和金庸,一个是香港电影业大亨,一个是中国武侠小说泰斗,这两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在九寨天堂酒店“秉烛夜谈”。

  当天,邵逸夫和夫人方逸华一行在凤凰古城参观考察,后奔赴九寨沟。晚7点多,邵逸夫坐一辆中巴车抵达。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工作人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30厘米高、用红地毯裹着的踏板,用于下车。下车之后,阿坝州有关领导给邵逸夫献上一条黄色的哈达,表明迎接最尊贵的贵宾。

  金庸前一日下榻酒店后,得知老友邵逸夫将抵九寨,非常高兴,表示:“我们是老朋友了,在九寨沟这么美的地方相见,很有意义。”据了解,两人住的房间号一样,只是楼层不同,一个楼上一个楼下。

  游览过九寨美景后,主办方晚上专为金庸一行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歌舞晚会。金庸因要等着晚上与邵逸夫会面,加之邵逸夫第二日一早要外出,怕错过两人的见面,金庸没去看演出,特意留在酒店。

  当金庸在房中耐心等待时,未料,由于负责联系的有关人士安排不周,并未将金庸已在房中等待的消息传递给邵逸夫方面。邵逸夫以为金庸去看演出,便早早休息了。金庸见无人通知,也去睡觉了。等看演出的一行人回来后,才有人通知金庸:邵逸夫已经抵达。听说邵逸夫已经睡觉,金庸就托人把邵逸夫叫醒,金庸夫妇专程下楼拜会。阴差阳错,两位老友见面时,已是深夜10点多。

  两人的会见大约进行了40分钟,见面时既没有握手,也没有拥抱,一切都是老朋友串门似的随意,谈话内容也就是朋友间拉拉家常。

  金庸这样评价老朋友:“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古装到武侠,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如果把香港电影界比作江湖的话,邵逸夫的大佬地位大概与武林盟主少林寺相仿佛。”

  (摘编自《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