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8岁音乐家周小燕坚持授徒:盖棺的时候关门

2014年02月25日 10:5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周小燕又翻开了琴盖,开始上课。 记者谢震霖摄

  真理为大,人格为大,精神为大。

  98岁的周小燕不服老。老,对她这个永远有梦,永远想飞的女人,是很遥远的事。她每天练气功,每天教学生,除了住院没有办法,她永远乐呵呵地让每一天都活得精神。她活在激情中,活在追求中。我看了她2013年的台历,台历上记录的是她一年上了多少课,接待了多少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最近,她还去了一次北京,和秦怡、莫言、叶小刚等一起,领了中华艺文奖。

  周小燕对我说:“新的一年,是万马奔腾的一年。岁月流逝,梦想依旧,我只想多教出几个在国际声乐平台上能站住脚的优秀学生。今年还想干好几件大事,我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刚踢过上半场,下半场在马年及以后几年踢出来。我的生命总是活在激情中。”

  是啊,“海燕”永远在飞翔,我聆听到“海燕”在这样歌唱:“教出一个学生,我就觉得是一个收获,好像农民有好收成一样开心。但他们能成功,功劳不全在我,我只是一个领路人。有人问过我何时才‘关门’?我说,既然是终身教授,我就要干终身,干到底!”

  永在歌唱

  87岁时,周小燕在舞台上惟妙惟肖地模仿别人的唱法:“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她陶醉地唱,在舞台上低头踱步自我欣赏地唱。这种唱法有什么问题?“美呀,美得不得了。可台下的听众呢?以为妈妈死了。为什么?速度不对,太慢了。”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周小燕就在欧洲享有“中国之莺”的美名。当年轻的周小燕以典雅、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出现在二战胜利后的巴黎舞台上时,当她用意大利学派的圆熟技巧、华丽音色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欧洲经典声乐时,当她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原文演唱欧洲主要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歌曲时,都流淌出西方人从未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使欧洲乐坛为“中国之莺”迷倒喝彩。

  回到祖国以后,周小燕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莺”,不愿被自己的父老乡亲视为“中国籍的西方之莺”,她和祖国的声乐家们一起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内外演出中,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缅甸等国去访问,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对歌剧艺术精益求精的周小燕更懂得:要培养高雅艺术的知音,必须从学生抓起。建国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顾欣、魏松、雷岩、李彩琴、万山红、杨小勇、殷桂兰、李秀英、朱秋玲、王丰、王歌群、张峰、方琼、郭森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歌声和艺术实力,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及歌剧演出活动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周小燕有个学生,自称是她的“关门弟子”。周小燕对他说:“谁跟你说我关门了?”

  “那你什么时候关门?”

  周教授一字一句地回答:“盖棺的时候关门!”

  常人很难想象周小燕普及高雅音乐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她了解到,全国各地盼望能拜她为师的学生中,有不少素质相当好的声乐人才,但由于当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好苗不及时施肥,难以茁壮成长。于是,周小燕带着一批在国内外歌唱比赛得奖的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与“教学音乐会”。每到一地,她便开展活生生的“形象化教学”,同时为当地的声乐演员和声乐教师上课: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遇到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一两次课“喂不饱”的,就带回上海继续培养。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一路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留下了一连串佳话。

  1998年岁末,周小燕亲率11个弟子奔赴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三场普及歌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演出的晚会上,时年82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亲自主持,她用通俗、生动、诙谐的言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外歌剧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演唱风格。周小燕朴实、高雅的主持风格感染了观众,经她点拨,高校师生们品味到了高雅音乐的醉人之处,冬日的校园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在两次公开教学中,有二十多位宁波大学的教师上台接受周小燕的指导。周小燕善于抓住每个歌唱者最关键的问题,她手把手地教他们运气、换气、发声。在她的指导下,在短短几分钟里,演唱者就由紧张到放松,原本干涩的声音变得干净漂亮起来。目睹此景,台上台下顿时喧哗了。

  “作为一个歌手,演唱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歌唱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周小燕充满活力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使对歌剧一直抱着“敬而远之”态度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为什么难以领会歌剧之美。娇小瘦弱的大师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马不停蹄的周小燕永远是一脸乐天的灿烂笑容,她爱说一句话:“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周小燕的幸运在于,她执著追求的艺术理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她创造出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业绩。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人们之所以用“德艺双馨”这个词评价艺术家,就是敬仰他们这种高贵的人格。

  天津音乐学院主办“2003天音声乐论坛”时,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声乐专家、教师和演员欢聚津门,交流经验、研讨理论,共议我国声乐的现状及未来。在这个近20年来举行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论坛上,周小燕的示范教学是大家期待已久的。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在“歌唱以真为美”示范教学的现场,周小燕惟妙惟肖地模仿别人的唱法:陶醉地唱,在舞台上低头踱步自我欣赏地唱。

  这种唱法有什么问题?周小燕说:“美呀,美得不得了。可台下听众呢?以为妈妈死了。为什么?速度不对,太慢了。”底下爆发大笑,谁都没想到87岁的周小燕体态轻盈灵巧,还有那么强的幽默感。

  “唱歌是为了传达感情,而不是为了显示声音,当你没弄懂《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歌的情感时,一味地找位置,寻声音,加之速度又慢,那观众当然会误解这首歌的情感。”周小燕说。在她的观念中,歌唱的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真。以真为美,不仅是唱歌,做人的仪态也应当是这样。她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从意大利回来,他拿架子时是这样的……”周小燕走到台中央,靠着钢琴,学他的样子,五个手指呈凤爪形仰在琴盖上,丁字步,身体僵直,脖子梗着。她的样子,逗得台下听众前仰后合。

  “当然,人们学习歌唱有一个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那是高级的,绝对是真的。”周小燕告诫大家,“别装大师,也别装朴素,要里里外外透着自然,从声音到形体。”

  周小燕接着阐释“与时俱进”,她说:“与时俱进,就是跟着时代跑。你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与时俱进。学习,什么地方都可以学。昨天,我听了几个老师的课,我也学,像抽丝一样,学到老、学不尽。”

  周小燕回顾了“文革”中她的经历。她是“反动学术权威”,被剥夺了教学和演唱的权利,但从来没停止过思索,总在琢磨声乐和艺术上的事。她说:“看当时能看的‘样板戏’时,我注意到‘样板戏’里演员的唱腔和唱法和从前不一样了,这说明京剧演员已经在吸取新的东西、好的东西,在改造、在提高,我们的教学、唱法也要改进。我又从京剧里找到了对声乐有借鉴作用的方法,但当时我不能唱,每天只能想着。”

  周小燕说,美声要追求通畅,追求混合共鸣。“我们要创世界一流,与国际接轨,为这个目标,大家相互学习,因为声乐理论研究与声学、文学、语言学、医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研究透彻的,需要携手一起做。”

  “天女散花”

  周小燕在生活上完全是个马大哈。最离奇的一次,她去银行取钱,几天后老伴张骏祥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这是周小燕家吗?她前天来银行取钱,把银行存折丢在这里了!”

  周小燕在生活上完全是个马大哈,丈夫张骏祥在世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天女散花”。

  她的丢三落四是“世界性的”。走到哪儿,她都是目标,被人簇拥着,点头,握手;跑到哪儿,所有的人都认识她这个“国宝”,她只好微笑着不停地跟这跟那打招呼,导致丢了包,丢了围巾,丢了眼镜。“丢了,又丢了。”是她出门回来经常说的懊丧话。

  她出国访问,都是袁雪芬、闵惠芬等主动跟在后面,无数次地充当她的“失物招领箱”,一路上为她捡丢失的东西,袁雪芬一看到周小燕就会喊叫:“‘天女散花’来了!”

  去年小年夜,我们一家子陪周小燕听音乐会。频频向周老师致意、打招呼的人实在太多了。散场时,她被许多人围住说话。只听“噼啪”一声,手上套着的小包随着她手舞足蹈的手势甩到了地上,她还全然不觉。我先生悄悄拾起了包,紧随她出门,直到她要上车跟我们告别时,先生才说:“周老师,新年了,我有件礼物送给你。”接过丢失的小包,周小燕哈哈大笑:“我又‘天女散花’了!”

  我对周老师说:“你的运气真好,跑到哪儿丢到哪儿,还尽是要人——名人拾到你丢的东西。”

  最离奇的是周小燕去银行取钱,几天后老伴张骏祥接到银行来的电话:“这是周小燕家吗?”“什么事?”“她前天来银行取钱,把银行存折丢在这里了!”事后张骏祥问妻子丢了什么,她硬是想不起来。

  有一次,周小燕为了应付晚上的重要宴会,出门想买套漂亮衣服,走到大街上看到一家皮鞋店,里面的样式真多,她挑了皮鞋,看到皮包的花样也很新式,就又买了皮包。很少逛街的她看什么都新鲜,一路买过去,最后跑到服装店,想挑一件晚礼装时,发现口袋里的钱已花光了,最重要的东西没买成。张骏祥就叮嘱妻子,以后出门时,要买什么先记在本子上,对照着买,可是她始终没照办。

  几年前的春节,我接到周小燕的电话:“保姆临时回乡下有急事,没有人给我做饭,我饿坏了,跑到大街上总算找到一家面包铺,挑了个大面包,售货员向我要钱,糟了,我没带钱,只好饿着肚子回来了。”

  周小燕的学生看见有人来收水电费,一共120元,周小燕给了她10张100元的,嘴里说:“还缺20元”,准备到里屋去找。学生说:“老师,你把100元全当作10元了!”

  周小燕是银行家的女儿,但她并不懂钱。6年前她获得上海市“教育功臣”奖,领奖时每人有一个信封,她在后台的暗道上抽出来一看,是一张写有“贰”的支票,心中暗喜:这次来实的了,居然拿到了两万元奖金。回家她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我得过那么多奖,奖状奖杯奖品多得没地方放。这次‘教育功臣’奖来真的了,给了我两万元奖金。”我听了有点纳闷,因为刚刚电视直播的颁奖典礼上明明说给了二十万奖金啊。我说:“全世界都知道你得了奖金二十万,怎么变成两万了?”她连忙说:“等等,我去把支票再翻出来看看。”随后她孩子般天真地大笑说:“是二十万!是二十万哪!这么多,这么多……像李国豪他们这些科学家是真正有贡献的,他们该拿。我不该拿这么多,只要有两万奖金,我已经很满足了。”

  幸福观

  周小燕最辉煌的时期是何时?她说:“是现在,是晚年。我晚年过得最充实、最丰富、最踏实,也最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无论顺境逆境,周小燕总拥有健康的心态,她能健康地处理、调度好内心与外部的关系,让精神和谐舒适。

  周小燕健康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有着非同寻常的示范效应。她像磁场很强的吸铁石,吸引着周围的人,与她多多磨擦,身上多少会沾上点磁性。

  我问:“大姐,你最辉煌的时期是何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现在,是晚年。我晚年过得最充实、最丰富、最踏实,也最幸福。”

  “我活到100岁,教学到100岁!”看来周小燕要活到120岁了!周小燕曾生过一场重病,但她出院后经中医调理,反而痊愈了,左眼虽瞎了,但我们全家陪她一起过元旦时(因医生两个多月不让她见人,门口至今贴着不许打扰她的纸条),一开门,我女儿一见她就吃惊地大叫:“周老师变漂亮了,年轻了,眼睛那么亮!”

  那天,她穿着一件白羽绒服,脚踩着高跟鞋——她在家里也穿高跟鞋,不穿高跟鞋就不会走路,这是留学法国得的“毛病”。周小燕也喜欢我给她的毛衣,她90岁时,我送过她一件我织的黑马海毛大衣,至今她还穿着,因此春节时我又给她织了一条白色的长围巾。那天,她当场穿上了我送她的内增高鞋,看自己原先矮小的身材一下子变得跟我差不多高,高兴极了。

  那天,周小燕和我女儿、女婿、外孙女合影,还送给我外孙女一个红包。她说,你外孙女学习成绩不错,学琴一年就考出了四级,这压岁钱是对她的奖励。我外孙女叫周小燕为“太太”,并写了一封信给她:“在我心目中,您永远带着我飞翔,我为您画幅像吧,祝福您永远像海燕一样率领我们越飞越高。”外孙女还在信上画了一幅周小燕的肖像,肖像上,周小燕额角上的皱纹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周小燕看过信后,笑出了眼泪。她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

  不少老人认为活一天少一天,周小燕的生活理念是“活一天多一天,梦想,让明天更精彩”。

  记得1999年春节前夕,她第一次中风,我请了医生给她打针灸,看到自己从头到脚都扎满了针,她还开玩笑说自己像刺猬。当时,她不肯在舌头上打针灸,怕以后再也不能唱歌、教学生了。我发急了,对她说:“先打我的舌头试试吧!”说着便伸出舌头让医生打针灸。她心疼我,连忙答应打。果然,一针把她说不清楚话的舌头治好了,现在说话特别流利。

  当她终于能走动,能丢掉拐杖行走时,她像孩子似地大叫:“我又能穿高跟鞋了!我又能弹钢琴了!”乐天的周小燕深感多活一天都是捡来的。她不知多少次病倒,又奇迹般地再生,让医生都奇怪这个老太太是人还是神仙。我想这是因为她心态好——“态”字就是有一颗太大的心,一颗博爱,真实、淡然、从容的心!周玉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