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非遗保护更需要“雪中送炭”

2014年03月07日 16: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针对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工艺竞相申遗的传闻,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指出——

  非遗保护更需要“雪中送炭”

  对于最近煎饼果子、肉夹馍、热干面、刀削面、火锅乃至猪头肉竞相要申遗的传闻,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认为,这些年各种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工艺竞相申遗的传闻,暴露的是目前我国非遗申报过度泛化的现象。 “确实有些地方特色食品的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们的非遗保护更关注的是那些因为没有商业价值而被忽视、被遗忘的项目,像这些特色食品的制作工艺根本用不着保护或者说没有到需要保护的程度。 ”

  田青认为,非遗保护的主要目的,一是要让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项目能够传承下去,二是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如果我们把非遗的申报都集中在这些特色小吃和商业化的文化商品上,这与我们非遗保护的初衷是有距离的。而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很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思想不无关系。

  “其实最需要保护的项目有很多,比如说地方戏,现在这些地方戏不但演员、剧团没有了,连观众都没有了。农村的青年人都跑到城里了,河南人到了北京不再听河南梆子,听的都是流行音乐,这些东西不保护就没有了,而这些文化遗产没有足够的商业空间,它们的传承与发展只能靠全社会去保护。 ”

  田青坦言,“现在我们的非遗保护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矛盾,一些需要保护的非遗项目不去保护,而不需要保护的反而去保护,关键一点就在于这些非遗项目背后的商业价值。对那些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是一种雪中送炭,而对包括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工艺在内的一些具有商业空间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是一种锦上添花,但两者相较,非遗保护更看重的是雪中送炭。 ”

  董大汗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