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交响乐之春”公开排练 网友手机“直播”

2014年04月14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众所周知,在剧场里观看演出,尤其是聆听交响音乐时,用手机、相机拍照、录像是“大忌”,但是昨天中午,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300名观众不仅不用正襟危坐,还毫无顾忌地离开座位跑到舞台边上拍照摄像,而遭“围观”的中央芭蕾舞团指挥张艺和乐手们一点都不介意,反而演奏得更加卖力……这是国家大剧院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为观众准备的一次公开排练,要求只有一个,尽情捕捉排练现场的瞬间,通过网络分享出去,国家大剧院还在音乐厅特别设置了一个wifi热点,保证网络畅通无阻。

  交响乐排练网友手机直播

  “您听说过可以现场拍照的音乐会吗?您体验过可以现场走动的音乐会吗?您欣赏过可及时分享现场的音乐会吗?来国家大剧院拍交响,这里全都有……”不久前,这样一则招募启事在国家大剧院公众微信上一发出,很快得到了热情响应。昨天,距排练开放还有半个小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进入音乐厅的那一刻,很多观众就开始了各种拍,从音乐厅的内部环境到中央芭蕾舞团的乐手们在舞台上准备的细节,直到指挥张艺登台观众才坐回到座位上。张艺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支持,“没有观众的参与和分享,我们的演奏就没有意义”,不过他也嘱咐观众,聆听交响乐需要安静的环境,在排练期间尽量不要走动,快结束时会专门留出时间供大家拍照录像。

  在距离排练结束还有15分钟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举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移动模式时间到,走起来吧”,观众们立刻呼啦啦地围到舞台边上,手机、微单、单反,特写、近景、全景……观众们非常投入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站在音乐厅的观众席上看舞台,已经分不出哪些是乐手哪些是观众了。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兴致依然高涨的观众,利用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指挥家和乐团的机会,纷纷向张艺提出了关于交响乐的一些萦绕在心头已久的问题。

  这期间不少现场观众将自己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实时晒在了微博和微信上,与亲友和“粉丝”共享。在这个亲朋好友都形成网络交流圈的时代,这场独特的公开排练让更多不能亲临现场的人,了解到乐团排练的奥秘、分享着现场的所见所闻。据工作人员说,这是剧院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公开排练时鼓励观众拍照录像,并专门提供wifi供观众实时传上网,因为能够走进剧场的观众毕竟是少数,高雅艺术之美需要通过更广阔的路径传播到人群中去,而微博、微信这样的新社交形式是最自然也最精准的形式。

  戏曲评论学会150人微信群一再爆满

  无独有偶。昨天下午,记者在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举办的“中国戏曲的独特创造与鲜明特色”座谈会上了解到,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也在今年初建立了一个40人的微群,广纳同好,进行戏曲话题的讨论。几天以后这个微群人数爆满,之后又扩大到100人的新群,还是不能满足网友的热情,随即把上限扩充至150人,再次爆满。

  北京戏曲评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焕介绍,学会微群成员年龄段年龄、地域跨度极大,职业也非常广泛,最年轻者18岁,最年长者是81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李韵秋,87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李毓芳也曾通过微群与群友互动。这些艺术家们在学会的帮助下,对新媒体戏曲交流互动产生浓厚兴趣,开创了老艺术家通过新媒体参与传播戏曲艺术、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的先河。这个微群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互动的特点,开创了“微群戏曲晚会”、“微群祝福老艺术家”、“微群艺术研讨会”、“微群发布会”等形式。老艺术家李韵秋通过微群演唱了京剧《让徐州》、京韵大鼓《大西厢》。春节期间,微群向远在上海的昆曲老艺术家蔡正仁、张洵澎、岳美缇、张荣明及85岁高龄的京剧老艺术家毕谷云送上祝福。青年京剧演员董飞、青年昆曲演员张贝勒在微群中分别提出“男旦”、“昆曲”话题,立刻引起成员浓厚兴趣。

  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学会微群还仿照曲牌格式,起草了一些群规,如“念奴娇序·不抬杠”,同声相应,遍征求,诸公释疑,且互析量。言莽,拍砖竞争鸣,端的谏流明堂。莫仿,剑拔弩张,节崇教子义三娘。空叹,拔山虚用,重瞳自沦乌江。“绕池游·劝敬老”,北斗辰寒,万军一马先,当年风光犹然。邀访高言,受教无限,晨昏不忘叩拜问寒暖。学海行船,敬孝为帆,品花人花赠园丁贤。

  吴焕表示,学会微群对普及、传播、扩大戏曲的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微群除部分戏曲从业者、爱好者外,还吸引、吸收了一大批原先对戏曲不了解、不感兴趣的人,他们通过微群互动,对戏曲开始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这也导致微群内发言者热情高涨,发言数量极多,平均每天发言超过300条,从早7时到凌晨2时,均为微群发言活跃期,且“六日无休”。本报记者 罗颖 WJ132

  朋友圈分享

  miao

  看了场移动模式的交响音乐会,感谢国家大剧院的亲民,要不还真不敢带个4岁的娃,音乐会中间悄悄地给佑佑介绍各种乐器,结束后还接受了CCTV的采访。

  卢瑟

  大剧院的拍交响活动真的不赖,是两件矛盾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拉近了我们和高雅艺术的距离,希望大剧院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高雅变得通俗。

  龙的传@_@

  今天参加国家大剧院#中芭交响乐团#公开排练观摩活动,前天在微信上抢得名额,早上提前一小时到场取票,手机、相机、iPad全部上阵。边赏边拍,观后指挥张艺答疑,大小朋友来了兴趣,提问踊跃,张帅哥亲切的谈吐大获好评,活动结束,签名、合照,乐迷尽享福利,此次活动大剧院还是首次,能参与其中特别点赞,摄影也学到绝活就现卖了,期待下次的体验活动还能参加。

  kirsten

  观看乐队排练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指挥是一场交响乐演奏的灵魂。丰满的内涵会让气质散发夺目光芒,所以,冒牌的就特别容易识别。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