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国地契亮相民办博物馆 有59名中间证人签名(图)

2014年04月16日 11:1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陈汉卿和收藏

我国最早的教科书  

  陈汉卿,曾是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的一名村会计,由于热爱收藏,33年来他收藏了从明代至上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土地、中医等历史文献资料12000多张。最近,他创办了新北区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春江博物馆,展出了6000多张文史资料,其中不少记录了老常州的生活历史。

  北直街一套民房

  1945年卖了法币80万

  陈汉卿创办的春江博物馆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科技楼的三楼,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来这里免费参观。春江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区:中共历史文献资料和综合史料、常州史料、科举教育史料、近现代史料、“文革”史料展区。走进中共历史文献资料和综合史料展区,这里有中国最早出版的《马克思传》、1922年创刊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瞿秋白等编辑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陈独秀等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清朝光绪年间出版的我国最早的教科书等。

  而在常州史料展区,可以看到许多常州的老物件:70年代的红梅牌照相机、民国时期及解放后的老广告、老商标、老票据,这些都见证了常武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轨迹。

  说起这些藏品,今年63岁的陈汉卿如数家珍:“这些分别用骨头和竹片制成的代币券,是清朝和民国时期老常州商铺用来流通的,相当于今天商场里的现金券、优惠券。这两块十分厚重的城墙砖,已经640多年了,还是朱元璋的大将汤和镇守常州时建造城墙的时候用的。”

  640多年的风雨让墙砖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在手机电筒侧光的映衬下,隐约可见“常州府城砖”五个字。很是特别的还有一张民国34年北直街的地契。这上面显示当时的一套民房折价卖到了法币80万元,这张地契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地价,同时还有一个稀奇之处就是:它有59名中间证人的签名。陈汉卿很自豪地说:“徐州一位搞地契的收藏家和我说,这59个人是他看到的证人签名最多的一张地契,可能是全国民国时期地契中证人之最了。”

  民族资本家刘国钧

  1945年月薪40380法币

  春江博物馆里这样的记忆很多,这里有常州民族资本家刘国钧及其职工在民国34年、即1945年10月的一张工资单,可以看到当时他的职工的月收入由薪金、津贴等部分组成。刘国钧当时的月收入是法币40380元,其中薪金达437.5法币,而名单中薪金最低的职工只有29个法币,相差了十几倍。在这个博物馆里还有一张小学生的成绩单,它是民国31年的,距今已有72年了。在这个成绩单上,除了有语数外美术音乐的考试之外,对操行的考核是非常详细的,有纪律、服从、诚实、整洁、互助、敏捷等很多的项目。这说明70多年前对小孩子操行的要求和学习成绩几乎是放到一个同等的位置上。

  除了这些,展品里面还有一个长只有10厘米、宽7厘米的名叫《续刊文科触机》的小册子,陈汉卿说:“它是科举考试时用来打小抄的,俗称‘夹带’。清朝科举时,进考场要抄身的,有的人藏在袋子里,有的藏在鞋子里、袜子里。”

  搞收藏也曾看走眼

  9000元买过一假货

  陈汉卿今年63岁,年轻时的他喜欢写写文章、作作诗。1981年他接触到了收藏后就喜欢上了这一行。陈汉卿告诉记者:“当时乡政府叫我去写乡志,我天天看报纸看到人家怎么收藏的文章写在上面,我自己就有点爱好,就开始慢慢收藏了。一个是听、一个是看,听人家怎么搞的,看东西真的假的,刚开始不懂,后来慢慢就懂了。”为了搞收藏,陈汉卿经常跑北京、南京、上海、常州等地的旧货市场,也交了不少学费。有一次,他到上海古玩市场去买东西,看到陈毅当新四军军长时的东西,心动了,这是好东西啊!当时是十七八年前,卖主开价一万五六千,陈汉卿还到9000多元。可过了三年,茅山新四军革命纪念馆馆长到他这儿来一看,却说:“老陈,你上当了哇,真的东西在我们馆里哇!”陈汉卿一个月睡不着觉了,白白扔掉9000多块钱,当时大队会计一个月才200块钱。

  从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潜心钻研的陈汉卿,把收藏越做越好,他的许多藏品先后被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等地收藏。在江苏省博物馆馆长的建议下,他有了创办民间博物馆的想法,让自己的收藏能分享给更多的人。在春江镇党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专门拔款十万元,在百丈中心小学辟出一层楼作为展馆。陈汉卿表示,能够把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是好事,对下一代也起到教育作用。现在春江博物馆处于试运行阶段,每周二到周六的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半,免费向公众开放。 谢佳妮 马奔 文/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