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教授谈莎士比亚:剧作中有很多邪恶的人物

2014年04月23日 16: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是 “世界读书日”,也是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4月23日也是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上周日,作为2014年“北京阅读季”西城分会场的活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中国首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研讨会。经典常读常新,在今天这个时代莎士比亚又有什么样的读法?本报选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程朝翔先生的发言以飨读者。

  四个关键词:邪恶、爱、放弃、和解

  莎士比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读法,“9·11”之后,邪恶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剧作当中有很多邪恶的人物,不是说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就是恶棍,邪恶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比如说伊阿古对奥赛罗充满了普遍的怨恨,没有动机,我就是讨厌你。这个邪恶往往没有原因,由于几代人的一种习惯积累下来的,像奥赛罗因为是摩尔人(非洲那块的),跟伊阿古不一样。伊阿古也是充满活力的人,有很多邪恶的人物往往都是最聪明、最有活力、最能干事的人。比如《李尔王》里的爱德蒙,很聪明,本来是私生子,为了继承权而诬陷他的哥哥,说哥哥要谋杀父亲,然后他又告密,导致父亲双眼被挖。还和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同时保持不清不白的关系。这个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能干。现在学界研究莎士比亚关注邪恶、关注仇恨,也关注仇恨和邪恶的反面,比如说爱。什么叫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家认为所谓爱,就是互相为对方提供空间,大家都可以茁壮成长。而爱德蒙把别人的空间都占了。

  有的邪恶是不得不为之,比如哈姆雷特不清不白卷进了复仇。莎士比亚写得非常含糊,哈姆雷特到底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不清楚。哈姆雷特复仇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现在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复仇,不得到所谓的正义绝不罢休。现在的解读是复仇也应有限度,比如《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你可以割一磅肉,但你这一刀割下去,不能割多了不能割少了,要是流血的话,就是谋杀公民,你也得死。夏洛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割,我把你割死之后我也死,为了复仇不惜生命的代价。再一个是放弃,夏洛克经过算计,觉得不合算,就放弃了。放弃是重要的美德,邪恶就是不放弃。

  今天读莎士比亚还要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和解。《暴风雨》中,主人公被他的亲弟弟以及国王陷害。在仇人醒悟之后,他选择了不复仇,并安排仇人的儿子和自己的女儿见面,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本来是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家族至仇被化解了。恩恩怨怨一代传一代是很可怕的,但是在《暴风雨》当中化解了家族仇恨,下一代终成眷属,对立的社会关系迎刃而解。程朝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五套中文版莎翁全集

  冯涛(上海译文社责编)

  朱生豪孤岛译了31部半莎剧

  莎士比亚作品最早是由我国的戏剧大师田汉先生翻译,1921年首次翻译了《哈姆雷特》,1924年翻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接下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翻译大师朱生豪先生,他只活了32岁,他当时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孤岛,在生活非常艰难、各种研究资料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翻译了31部半莎剧。1947年出版的朱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录了27部莎剧译本。后来台湾的学者虞尔昌教授补译了另外的10部,1957年在台湾出版了华语世界第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当时认为莎士比亚共有37部剧本)。这套《莎士比亚全集》严格说应该是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4行诗以及另外的长诗都没有翻译。

  胡适邀五人 唯梁实秋完成

  1967年远东图书公司在台湾出版了梁实秋先生独立翻译的40册《莎士比亚全集》。缘起是1930年胡适先生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也就是美国庚子赔款委员会下设的翻译委员会,当时胡适先生有挺大的野心,遍请当时学界和翻译界的精英,计划把西方的哲学、文学的名著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胡适先生想请五位文学家共同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五位是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滢,结果只有梁实秋坚持了下来,花费了37年时间,独立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集》,这是华语世界的第二套全集。

  人文译林均以朱译本为基础

  第三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以朱生豪译本为基础,邀请方平、方重、吴兴华等先生进行校订。朱生豪没有译出的六部则由方平、方重、章益和杨周翰先生补译。

  1998年,译林出版社也是以朱译的莎剧为基础,邀请裘克安、何其莘、沈林和辜正坤等先生校订,由索天章、孙法理、刘炳善、辜正坤补译。

  方平晚年诗译全集

  今年译林出版社和大家分享的第五套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也就是由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中国首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我看过一个统计资料,莎士比亚戏剧里大约75%是素诗体(五音步抑扬格,不押韵),5%是押韵的诗体,另外20%左右是散文体。之前的莎士比亚全集全都是散文体的译本。方平先生晚年肩负起诗体《莎士比亚全集》的重任(当然在此之前他已经以诗体翻译了多部莎剧),他自己翻译了二十几部戏剧和一首长诗,同时邀请了顶尖学者(屠岸、屠笛、阮珅、汪义群、张冲、辜正坤、覃学岚等)共襄盛举。以诗体译诗体,尽量在语气、语言节奏上贴近莎剧原貌,是这个版本的特色。在诸多全集版本中,这套《莎士比亚全集》是最新、最晚出的,而且方平先生生前一直是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的会长、国际莎士比亚学会的执行理事。这个译本因此融入了最新的莎学研究成果,每一部剧作或长诗之前都有前言,分析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等;每一部作品之后还有考证,对这部作品的版本情况、写作年份和取材来源等做出交代。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