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历史上并无方世玉 黄飞鸿武功平庸从不打架(图)(3)

2014年04月24日 08:1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普罗大众通过接触影视作品来认识武术名家,但有些深入民心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李连杰曾扮演方世玉和黄飞鸿,但实际上并无方世玉这个人,黄飞鸿以行医为主。

  擂台的缺失不利于实战搏击

  却给予门派和拳种生存空间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更主要是向表演或者演练的方向发展,擂台的缺失,结果导致拳种门派的繁盛,武术走向江湖卖艺,走向开馆授徒,走向与各种不同项目如戏曲、舞蹈等的结合。人们很难想像,不少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实际上不但没有高强的搏击能力,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与人真正交过手,有些甚至连低强度、低速度、限条件的“友情切磋”都从未试过,就拿广东来说,远的如黄飞鸿,近的如当代的陈昌棉。据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做过实地调查,广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真有其人的,其事迹也多为虚构,而实际搏击水平更是被严重夸大。方世玉是查无此人,只是小说人物,而黄飞鸿虽有其人但武功平庸以行医为主,终生也没有打过架。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上,正因为中国传统武术这种强调“文化性”而非实战搏击的态度,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没有擂台固然抑制了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水平的提高,但也为武术门派和拳种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而这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作为以观众和票房为中心的现代商业擂台搏击,其共性总是大于个性,而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中国武术发展的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商业擂台搏击既有联系又完全独立,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竞争力在文化而不在实际搏击能力,这已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中国功夫擂台上的真相系列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