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后”大学生更爱纸质书 称“阅读舒服”

2014年04月24日 09:39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人们对数字阅读的“快餐化”趋势忧心忡忡。不过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浙江、湖南、山东等50位“90后”大学生发现,这一被称为“电子产品武装到牙齿”的群体,在阅读上依旧对纸质书情有独钟。

  更爱纸质书的“一百个理由”

  为什么更爱纸质书?大学生们给出了各种理由——“保护视力”“读纸质书才能静下心来”“因为触感,可以感觉到读书的进度,习惯的养成”……

  北京大学大三学生杨肯是一位纸质书阅读爱好者,因为纸质书“阅读舒服”“可以随时做批注”“价钱也不贵,差不多一顿饭钱就够了”。

  24岁的韩语同声传译专业学生张蜜蜜从来不用电脑和ipad看书,理由除了“太伤眼睛”外,她说:“读纸质书和电子书相比,就像给人写信和发email的区别一样,我喜欢纸张捧在手里的朴实感觉,还可以随时做记录。”

  “现在电子阅读非常普遍,但我觉得还是不能跟传统阅读相比。”20岁的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叶帆说,现在很多电子书都做得很接近真实的书本,包括形状、光亮、翻页、视觉效果等都很逼真,“但我还是对纸质书有一种情结,喜欢手里捧一本纸质书,喜欢看书时从字里行间读作者思想的感觉。”

  在50位受访者中,只有4位大学生明确选择了“更爱电子阅读”,理由包括“轻巧便携”“下载方便”等等。大三学生崔鹏最近刚用手机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套,他的理由是“可以利用等车等碎片时间阅读,充分利用时间”。

  最爱之书与专业不直接相关

  在受访大学生们列出的“最爱的一本书”中,记者看到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活着》《美学散步》《人与永恒》《刀锋》《绿山墙的安妮》《灿烂千阳》等。除了一位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列举《企业会计准则》为最爱的书外,其他人的选择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

  21岁的杨肯是北大法学院学生,但他最爱哲学类书籍,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出的系列哲学图书,比如《理想国》。杨肯说:“此类图书虽然不能帮助你掌握一门赚钱的技艺,但是它有助于一个青年养成基本的审慎与理性主义。”

  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舟舟特别喜欢余华、路遥等作家的书,现在正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被书中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所感动。”她说,阅读让她更深刻感受生活的真谛。金融专业的姚尧最喜欢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等纪实类书籍,因为“贴近现实,能深刻了解社会”。

  在杭州三所高校的7间寝室中,记者在大学生们的书架上看到的绝大部分是专业书籍,请他们挑选最爱的一本书时,他们拿出的都是“不相关的书”。《瓦尔登湖》是信息专业大四学生林浩从高中带进大学的一本书。这本被外界评价为“寂寞”“对读者有要求”的书,在他看来,有着“飘逸的生活追求”。

  郭敬明的“粉丝”现在开始读林达

  “变化”也是受访的大学生们提到的关键词之一。这变化,既有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处境时读同一本书的不同感悟,也有自己阅读喜好的变化。

  新闻专业的叶帆说,上大学前爱读世界名著、古典文学,大学后开始向多个领域扩散,目前最爱是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以及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读这类书可以比较深刻地了解社会现实,阅读中发现大量观点碰撞和矛盾冲突,在思考和选择中慢慢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无独有偶,浙江传媒学院一位大三男生也很喜欢林达的《总统是靠不住的》等系列,“我读了很多年郭敬明的书,现在长大了,想看有思想的书,刘瑜是我接下来想读的作者。”(记者 余靖静 于佳欣 董芮)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