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极拳始于清雍正年间 民国时期传人打擂连胜27场

2014年05月08日 09:2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清晨7点钟,深圳宝安图书馆老馆门口的广场上,一位老妇人正在练拳,动作朴实简洁,拳劲刚猛脆裂,直震得空气隐隐作响。这位66岁老人的身体十分硬朗,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闪着亮光。“我从10岁就开始练习八极拳,至今已有50年拳龄了。”原来她就是古典八极拳传承人、吴氏八极拳协会副会长韩振阁。

  韩振阁日前告诉记者,其最大愿望就是把这套拳传承下去,唯一办法就是开武术馆,苦于没有场地。

  因为儿子来到深圳

  韩振阁是河北省沧州罗疃村人,2011年,跟着两个儿子来到深圳,本来跟着儿子住在流塘新村,现在儿子住在工作单位,只剩下一个人单住。她从小就在爷爷的影响下学习八极拳。“爷爷韩化臣是原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的,所谓国术,就是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爷爷曾在1928年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擂台赛,连胜27场,比赛结束,张之江馆长特聘韩化臣和赵树德为馆内一等武术教官,任命韩化臣为教务处拳术科长(见《中央国术馆史》第43页),这一直是家族最大的荣耀。”韩振阁说。受爷爷的影响,父亲和她都十分爱好八极拳。本来这套拳术传男不传女,父亲练拳的时候,韩振阁就躲在一边偷学。哥哥和弟弟都不愿意辛苦练拳,韩振阁却越练越欢喜,最后她反而成了家族正宗八极拳传人。后来韩振阁嫁到山东,练拳从来没有中断过,直到今日,她依然每天都在坚持。

  拳谱入宝安“非遗”

  “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将部分拳法写成拳谱留了下来。”到了深圳,韩大妈上交拳谱,成功申请到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圳市的非遗项目也在申请中。八极拳传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不同的拳法技术,有古朴、庄重、实用的“霍氏八极拳”;有灵活、快速的“马氏通臂八极拳”;有流畅、活泼的“吴氏劈挂八极拳”;有节奏鲜明的“台湾螳螂八极拳”等等。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把所有拳法都写下来。韩振阁觉得现在只有她能把这些拳法写下去了,因为父亲教给她的每一招每一式,她都熟记于心,韩振阁尝试着写拳谱,目前她已经写了三套器械拳法了。

  异地传承之心

  “八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拳种,始于清朝雍正年间,有乾隆所赞‘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美誉。”韩振阁说,一套八极拳包括了拳术、散手和器械最基本的三种,每一种都有千变万化的招数。

  目前,韩振阁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套拳传承下去,不管在哪里都不要丢掉八极拳。她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开武术馆。但是老人根本没有场地,自己在流塘新村住的房间很小,就是一个不足20平米的单身公寓。连曾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占有的一席之地也被跳舞的阿姨们占据了。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