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天门蒸菜将亮相《舌尖2》 已飘香4600年

2014年05月09日 09:24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将萝卜切成丝,调好味道后,拌上米粉,然后放在蒸锅上蒸熟。揭开锅盖,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漫,这种香味既有萝卜本身的清甜,又有杉木甑(蒸食用具)独有的清香。在蒸熟的萝卜上撒上一点葱花,白绿相间,煞是好看,引得围观众人食欲大开。今晚,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会播出天门蒸菜。

  天门蒸菜已飘香4600年

  天门蒸菜,自古飘香。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的先民就在鼎、鬲等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甑——就是在鼎或鬲器上造个蒸食的笼屉,上再加盖,共同组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蒸锅。距今4600多年前的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就出土了这种蒸器。此外,这里还出土了稻种的遗留物以及鸡、鸭、豕、鱼的残骨。从考古发现可知,隶属于稻作文化圈的天门先民是很富有智慧的,他们用陶甑蒸制米饭时,在米饭上放入鸡蛋或萝卜,米饭和菜同锅蒸熟,可谓既省时间,又节能源。

  天门当地有这样的传说:王莽代汉后,天灾频繁,民不聊生。公元十七年暮秋,王匡、王凤兄弟揭竿白湖,遭地主武装和官兵合击,被困粮绝。尽管农民多靠挖野荸荠和野菜充饥,但他们闻讯后,仍踊跃献出准备度饥荒的一点粮食,以济义军。然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于是王氏兄弟命将士们将这些粮食磨成米粉,拌合野菜甑蒸,竟使难以下咽的野菜成为可口食品。从此,这种蒸菜法四处传开,人称“匡凤菜”、“绿林菜”。

  天门蒸菜节饮誉全球

  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和他的恩师智积禅师,因长住于天门西塔寺中,朝夕与寺院旁的荷湖相伴。他们喜食湖藕,撩人的荷湖不得不使他们在湖藕上寄情用功,烧制成了清新爽口的藕蒸菜。从此陆羽的藕蒸菜从寺院传到民间,由素菜向荤素之间转移。

  从2011年起,天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蒸菜美食文化节,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了天门蒸菜的魅力。在首届蒸菜美食文化节上,“天下第一蒸笼状元蒸”揭幕,直径2.8米,高1.5米,内盛168道蒸菜,可供万人同时品尝。

  如今,长达3000余米的天门蒸菜美食街已经建成,各地游客到了天门,都可来这里品尝最为正宗的天门蒸菜。

  蒸菜与当地环境有关

  湖北省楚文化学会副会长晟琳说,天沔一带蒸菜盛行,这与当地的环境有关。

  在古代,天沔(包括现在洪湖)一带湖泊众多,当地居民多以打鱼为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渔船上。如果是炒菜,很容易冷,而蒸菜则具有保温、省时、香味独特的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蒸菜慢慢变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晟琳说,天沔一带号称“无物不可蒸”,比如鱼类中的蒸鲫鱼、鳊鱼、草鱼、鳝鱼等,肉类中的粉蒸肉(猪肉、牛肉都可蒸),素菜中的茼蒿、萝卜、莲藕、南瓜、土豆等等,都可以做蒸菜。正因为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口味独特,所以现在天门蒸菜才得以走进《舌尖上的中国》。

  记者赵家新 通讯员王翠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