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19日 15:34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被毁的石狮附近,目前是排云门 摄/法制晚报记者 付丁

  近日举办的北京华辰春拍影像专场中,一批记录了北京城旧貌的老照片首次亮相。

  这些黑白影像不仅还原了帝都旧景,更是将百余年前的历史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其中一张拍摄于19世纪60年代的清漪园(颐和园前身)重点建筑——大报恩延寿寺照片最为罕见。专家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大报恩延寿寺为颐和园排云殿景区前身,这张照片是目前所知的英法联军烧毁清漪园后最早的影像。

  老照片

  图像清晰

  可见被焚后遗址

  这张照片由两张照片拼接而成。虽然已经历经百余年,照片也已泛黄,但图像依然很清晰。

  照片显示的是大报恩延寿寺全景,寺庙前两侧有两个大石狮子,石狮子之间一片瓦砾,大报恩延寿寺天王殿已经不见踪影,天王塑像只剩下下半身,衣衫精美。天王塑像旁有两座经幢,五六层高。照片右侧中部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照片中还有通往大报恩延寿寺最高建筑佛香阁的平台扶手。

  华辰拍卖图录表明,摄影者应该是John Dudgeon(德贞),她1863年来华任职教会医生,在华35年。她也是中国早期摄影史上最早出版摄影专著的摄影师之一,在中国拍摄了不少照片,但留存下来的相当罕见。

  图录介绍,该照片拍摄时间是1867年至1869年间,是目前发现的清漪园被毁后最早的一张大报恩延寿寺遗址旧照,无论是研究还是收藏,都有很高的价值。

  这张照片最终拍卖价格,加上佣金,超过了16万元。

  图片分景

  1.此时的石狮已经损坏严重,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此石狮被废弃。

  2.殿内的天王塑像已经损坏,慈禧重修颐和园时这里改称“排云门”。

  3.“金刚经”、“华严经”两座经幢,重修颐和园时,经幢被移置后山“须弥灵境大殿”遗址上。

  4.转轮藏,仿杭州西湖法云寺藏经阁建的,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此建筑群幸免于难。

  5.宝云阁,俗称铜殿或铜亭,英法联军焚毁清漪园时,因是铜制而幸免于难。

  6.四柱三间牌坊夹杆石和石狮,此时的牌楼已毁,但石狮幸存。

  7.《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石碑,原有碑亭被英法联军大火焚毁,石碑虽幸存,后也被人为破坏。

  8.佛香阁平台扶手,拍摄时基本保存完好。

  9.众香界、智慧海:两组建筑都因以砖石为主体,所以都躲过了英法联军大火。

  问来由

  照片海外征集 由一中国机构收藏

  今天上午,华辰拍卖行影像部经理李女士介绍,这张颐和园图片由海外征集而来,流转过程比较清晰,拍卖行专家鉴定为最大可能为德贞拍摄。照片最终为一家中国机构收藏,拍卖价格加上佣金为16.1万元,但是拍卖行不能透露该收藏家信息。

  专家看

  很有价值 为被毁后最早旧照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介绍,德贞1863年来到中国,其中1867年到1869年之间在北京活动。

  另外一名外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也在19世纪70年代拍摄过清漪园,照片显示清漪园当时的损毁程度要大于这张照片。综合各种因素,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1867年到1869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清漪园被毁后最早的一张大报恩延寿寺遗址旧照,这张照片对研究三山五园特别是颐和园的变迁有很高的价值。

  英国布尔顿大学摄影学在读博士王溪介绍,这张照片很明显为“蛋白技术”照片,采用蛋清混合银化合物冲印照片技术,这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摄影技术,照片成像应该在1870年前后。尤为可贵的是,照片为两张拼接照片,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拼接”,冲印技术很高,收藏价值很大。

  关于大报恩延寿寺

  史料记载,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时期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的清漪园重点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整寿而修建的大型寺庙。

  “大报恩延寿寺前为天王殿、为钟鼓楼,内为大雄宝殿,后为多宝殿、为佛香阁,又后为智慧海。……殿前碑亭,勒御制大报恩延寿寺记。殿后碑亭东勒金刚经,西勒华严经。”

  咸丰十年(1860年),大报恩延寿寺连同整个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利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大报恩延寿寺遗址也改建成了“排云殿”景区,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文武百官和光绪皇帝朝拜祝寿的地方,现在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同样是在这场拍卖会,一组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和远瀛观景观照片拍出了28万元的高价。这组照片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1877年,据专家介绍,这组照片非常接近于焚毁前的景象,对圆明园研究以及日后寻找圆明园遗物意义重大。

  6张照片  展示被焚毁17年后西洋楼

  这组照片共有六张,拍摄的是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和远瀛观,每幅照片都有摄影师的签名和编号,以及拍摄时间“1877年”。

  编号为207的照片为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远瀛观主体仍然保存完好,十数根高大石柱还都存在,其中券门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但是,门口原摆放狮子的石座上已经没有了狮子,东边的石座上坐有一名男子,正在好奇地看着摄影师。

  另外五张照片为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景观,拍摄重点包括全景、主楼、二楼。从图中可以看到,三层的谐奇趣主楼没有坍塌,却已经荒废,连廊和八角楼厅损毁较为严重,门窗全部不见踪影,楼下的湖泊长满了杂草。

  这六张照片的估价远远高于其他同时期的照片。5月17日,一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以28万元的总价拍下这六张照片。

  专家评说  保存近140年 研究意义重大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考证,照片中可以看到远瀛观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

  刘阳介绍,照片作者托马斯·查尔德在中国19年时间,拍摄了约200张北京照片,涉及到圆明园的只有10张左右,拍摄少,冲洗出来的更少。2008年左右,其中一两张出现在拍卖场合,被浙江横店集团买走。这次一口气有六张照片出现,还是首次,并且照片历经近140年,保存非常好,难能可贵。

  这组照片非常接近于焚毁前的景象,对圆明园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以后寻找圆明园遗物意义重大,如果出现这两个景观地区的构件,这些照片可以提供最直观的证据。

  还原变迁史  毁掉圆明园的不只是一把火

  目前所发现的圆明园最早的照片为1873年德国人奥末尔所拍摄,拍摄内容为圆明园谐奇趣和远瀛观景观。但是托马斯·查尔德为专业摄影师,照片角度更全面,清晰度更高,细节更丰富。照片拍摄于冬季,树叶凋零,对建筑物阻挡较少。

  另外,虽然两组照片相隔四年,但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1873年尚存的谐奇趣顶端的巴洛特风格的雕刻钟表花纹,1877年时已经荡然无存,远瀛观的扶手也不见踪影,可以说两组照片形成了圆明园19世纪70年代的变迁史。

  “这几张照片回到中国对于人们理性认识历史有一定帮助。”刘阳解释,过去人们只知道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其实彻底毁掉圆明园的不只是那一把火,后来的战乱、偷窃,以及非法侵占造成的恶劣后果也不小。

  谐奇趣在图中还有三层楼,1949年左右只剩下半层,现在几乎为平地,远瀛观也只剩下一条原为门框的“石柱”,圆明园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毁坏的过程,值得国人反思。

  本版文/记者 蒋桂佳

  拍摄者

  据了解,这些照片拍摄者为英国人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他来到中国,受雇于海关稽查总局成为工程师。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了北京以及周围的建筑和风景,留下了宝贵影像。1889年他回到英国。

  他的照片一般有手写标号,表明时间和地点,为考证留下了直接的证据。

  图片来源: 华辰影像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