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洲手工艺者赴浙学艺竹编 自学中国诗词谢师达意

2014年06月20日 1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非洲手工艺者赴浙学艺竹编自学中国诗词谢师达意
    图为:来自非洲津巴布韦和埃塞俄比亚的手工艺者送上桃李和鲜花表达谢意。 李晨韵 摄
    图为: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松雁群参观非洲手工艺者的竹编作品。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见习记者 张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日,来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的7名手工艺者,结束了在浙江省文化馆中为期一个半月的竹编技艺课程。在结业典礼上,他们向浙江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求教中国诗词,用并不熟练的中文向他们的中国竹编师父,浙江杭州工艺美术师杨振利表达谢意。

  这句选自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名句以桃李喻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回国后,我也想成为像我的老师那样的老师,在津巴布韦教中国竹编。”Kudzanai有些害羞地告诉记者。

  作为首届“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后续行动,中国文化部邀请了7名来自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的手工艺者赴浙江进行竹编培训。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在浙江文化馆的一楼大厅里,展出了他们劳作的成果。

  Kudzanai编成的竹帽挂在墙面上,斗笠样式的竹帽涂了大红色的边沿;Sinta做的竹篮成了花盆,在灯光下盛满鲜花的竹篮煞是好看;Luyando擎着红色的绸伞笑着告诉记者,从选色到剪裁、剪糊边圈都是她亲手完成;Abebaw不甘示弱,他设计的装置展示了竹球的编制过程,正展示在大厅正中间……

  “回国后,我会很想念我的老师,他是一个好老师。”Kudzanai说起竹编师父杨振利就笑颜盈盈,“他看起来一直都很开心,很有活力,很耐心地教我。”一旁的Sinta补充说,“他年纪这么大,但是好有精神!”

  一个月前,当记者在竹编教室中采访Kudzanai一行人时,杨振利在隔壁房间劈竹丝,碗口粗的竹子在杨振利手中,三两下就成了一根根轻薄的竹片。

  杨振利称赞一行人,领悟力强,“很聪明”。Kudzanai他们听不懂中文,杨振利就竖起大拇指。有着数十年竹编工龄的杨振利不会说英语,翻译不在的时候,靠着手势与手把手教授,老杭州人与非洲友人之间的沟通也畅通无阻。

  接受记者采访时,Sinta说,在中国学习竹编的这些天,他们不仅学习了竹编,还走访了杭州很多景点,“我改变了很多想法,中国人非常勤奋,聪明。我还希望能再来中国,也欢迎你们来津巴布韦看我们国家的竹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